下午呆在家里看书,窗外的蝉叫的撕心裂肺,让人烦躁。不免纳闷,明明气温不到30,蝉为什么还叫的这么欢?但转念一想,蝉的鸣叫跟气温有本质上的联系么?简单搜索得知,鸣叫其实只是求偶行为。
我不免诧异,在潜意识里,蝉叫的越响亮天气应该就越热的真理竟如此轻易的推翻了?
网络有言“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么”。细细思量,自己的直觉多么神似竟类似“巴普洛夫的狗”!夏天是蝉求偶的季节,而夏季一般天气炎热,这就狗在食物来之前刚好有铃声响一样。两者并没有因果关系,但相关多了,我们便懒惰默认成了因果。
最近在用简书写东西,首页各种毫无逻辑的励志故事,配上心灵鸡汤式的总结,真是让人生厌。这些强加因果的文章,无异于像训练狗一样训练“我们”。他们只告诉我们,铃声来了会有饭吃。然后为了吃饭,很多人开始撩骚那只铃铛。
对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的混淆,容易被人玩弄。
“皇帝的新装”想必大家都听过,当皇帝衣服的华美与否跟自己的智商强行因果时,没有人会愿意去思考他穿衣服没有的。
同样的技巧被在营销中屡试不爽。“雕爷牛腩”刚出来的时候,做足各种噱头,皇宫秘方,名人封测,各种仪式。雕爷曾说吃不出牛腩好的就是没品味。于是,类似“皇帝的新衣”的情节又会发生,如果自己花了钱,但是感觉不好,这不是变成了傻逼?谁愿意承认自己没品味呢?噱头纵然能提升体验,但是一道菜好不好吃,跟品味有什么因果关系呢?
对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的混淆,自己的思想容易变得狭隘。
在知乎“尼泊尔是否是最幸福国家”的问题下,一位同学饱含深情回忆她旅行途中的种种美好细节。为了证明他们幸福,她甚至找了国外一篇英语语言水平与幸福度关系的论文来加以佐证!但我看了那篇英文文献,遗憾的发现,所得的结论恰恰截然相反。
这种情况很常见,因为一些经历得出的感性认识。长久的不加以区分,就会默认
为因果关系。甚至会狭隘的为了说明因果去片面的截取材料。比方说,“鸡不宜且过碎”,“吃饭不宜用不锈钢盘”。
很多时候男女朋友吵架并不在一个频道,他们囿于自己所接受的片面信息,单一地输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如若不能从因果角度考察问题,而是纠结相关细节,最后大多是越理越乱,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