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威海的第一天,下午6点多才到。虽说在站内的服务明显优于烟台:有工作人员在扶梯口热情指引,有专门供等待交通工具的旅客休息室,有大喇叭在指挥公交车出行路线,每一个排队等候的地方都有工作人员在维持秩序,让我们这些外地旅客一下子有了上帝的感觉,可见威海政府还是很重视旅游业的。但是在等车的时候,的士车迟迟不见过来,队伍却排到了休息室外面,看到这乌泱泱的长龙,我们决定去站外面打车,一走出站外,就有了这几天来的第一次出汗,威海的大太阳还是很厉害的。
第二天,行程安排有些混乱,上午选择了并不是网红打卡地的日落湾,人真的少,可以沉浸式的拍照,捡贝壳。下午去了海源公园,景色更美,走走停停,拍拍照,聊聊天,看看海:海源公园的天与海交融成一片纯净的蓝。天空如倒扣的琉璃,几缕白云舒展如游龙,轻盈地横贯天际,仿佛随时要潜入海中。海面平静如绸,泛着细碎的银光,十几条渔船静静停泊,船身随着微波轻轻摇晃,像一群憩息的海鸟。远处,白云的倒影落在海面上,与真实的云影交织,让人分不清是天空映照着大海,还是大海拥抱着天空。偶尔有海鸥掠过,翅膀点破这片静谧的蓝,又很快归于宁静。
晚上来到韩乐坊,据说这是威海必打卡地方,但我们没做好攻略,加上人山人海,比烟台的阜民街还要热闹。我们瞬间没有了逛的热情,意见出奇的统一:找个地方吃饭!吃了一顿烧烤,烤猪蹄,烤虾,烤肉……虽然知道这些佐料不能多吃,但抵挡不了美食的诱惑,又吃撑了,说到吃,大山东的美食虽然没有南方城市品种这么多,做法这么精细,但他们讲究的就是一个实在:又多又便宜!在这里的三天,吃了威海的特产:超大个的鲅鱼饺子,扇贝,海螺、海星……还吃了新鲜的无花果,海鲜算是吃饱了,我的肠胃已经发出了信号,它还是更适应大湖南的辣椒。也终于切实地体会了北方人高大的原因:这里的饺子,包子,油条都比南方要大三分之一左右,一顿饭三个人本来准备要两碗米饭,孰知米饭也是超大碗的,一碗就足够了。
第三天计划的主题就是玩水。起了个大早床去金海滩赶海,结果什么收获也没有,返回国际海水浴场随便逛逛,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娃专心挖贝壳,我徒手抓到了几条比目鱼,浅水沙滩好多的比目鱼,它们的背部与沙子完全是一个颜色,很难分辨。我弓着腰,在清澈的浅水里慢慢挪动。它们被惊动然后游动时,细沙被轻轻搅起,瞬间暴露了行踪。我屏住呼吸,双手如网般猛然合拢——那滑腻的身躯在掌心跳动挣扎,鱼尾拍打出细碎的水花。尽管它们把自己的身体颜色变成了伪装色,但依然难逃被抓的宿命!一条、两条……它们在塑料桶里徒劳地扭动着,腮盖急促开合,仿佛还在困惑自己是如何被发现的。我却还沉醉满满的收获感的遐想中:下午还得买个小网子来,这样就能抓得更多了;要是能把它们带回家养在鱼缸里就好啦;要不晚上还是清蒸吃了更靠得住点……
下午备好游泳的装备,准备下水啦!一直以来,我对水总有一种天然的恐惧,心里默默想着,今天的任务就是能安然地呆在水里就行!刚刚下水时,我双手死死攥着游泳圈,冰凉的海水漫过胸口时,呼吸都凝滞了。浪花扑来,咸涩的水珠溅在脸上,我浑身绷紧,指甲几乎掐进橡胶里。我不敢往前走一步,转眼功夫,那个娃早已在海里撒欢了,游得老远去了,我孤立无援地杵在原地,不敢动弹。但渐渐地,身体随着水波轻晃,像被大海温柔托起。浪涌来又退去,我不再挣扎,仰躺在泳圈上,身体随着波浪轻轻摇晃。眼前是无限延伸的蓝天,几朵白云慢悠悠地游过,像是被海风吹散的棉花糖。耳边只有水波轻拍的声音,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身体轻飘飘的,思绪也跟着放空。此刻,我只是海面上的一片落叶,被温柔地托举在这片蔚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