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这本书告诉我们幸福的能力是可以锻炼的,想要收获幸福,就需要提高我们对快乐的感知力,通透的言语传递:真正的幸福很简单,珍惜当下,带着觉知过好每一天。
这本书的作者本·沙哈尔教授原本是以色列人,儿时的理想是成为全以色列壁球冠军。为了目标他每天忍饥挨饿,控制体重,不吃汉堡,其实他特别喜欢吃汉堡,于是他立志说:等我拿到冠军后要一次买四个汉堡,并一口气吃光。接下来,练、练、练,最终在18岁那年当他拿到冠军奖杯时,哇!他觉得人生到达了巅峰。如他所愿了!当四个大汉堡摆在面前时,他突然间觉得索然无味。晚上躺在床上,看着身边的奖杯时,他哭了起来,因为他觉得人生似乎已经到达顶点了,这种冠军的感受能维持多久他茫然。
所以,他发现壁球冠军这件事并没有给他带来想象中的幸福。于是立志研究人们的幸福感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就用《幸福的方法》这本书向世界昭告了他的研究成果。
想必本·沙哈尔教授如今已经找到了壁球冠军带给他的幸福感在哪里了。我猜就在他为冠军打拼时,忍饥挨饿的每一天的自律中,也在他日复一日的坚持里。
提升你的幸福的能力,秘籍:就是增加你对快乐的感知力。
还记得小时候过年我们有多开心,穿新衣服,放炮,有表弟表妹一起玩儿,有压岁钱收。那现在我们就组织一个Party,每个人都穿上新衣服,把表弟表妹都叫来一块儿放鞭炮,还给你发压岁钱,请问你快乐吗?为什么现在过年变成了负担,而小时候过年就那么开心呢?因为我们幸福的能力在减弱,
幸福很简单,一点也不难。难在我们喜欢沉浸回忆,畅想未来,只是忽略了现在。
书中为我们提供了“幸福四象限”工具:
给你画个框,这边是现在幸福,这个是现在不幸福;那边是未来幸福,那个是未来不幸福。请看十字交叉后的类型。
现在幸福未来不幸福。有这种价值观的人最典型的是吸毒人群。他们知道这一针下去没有未来,但等不及,就想现在快乐。这就是及时行乐型人群。
好的东西值得等待和适当的忍耐。
也有人说我现在不幸,未来也够呛,这种便是习得性无助型。像是走在一条漆黑的隧道,永远看不到前方有产生兴趣的可能,做什么都没意思,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儿来。
我一个闺蜜常原来常和我说“我没有方向感,别和我谈方向,方向我完全不行。” 这也是习得性无助。事实上只要她愿意学习,愿意改变,方向感是可以改善的。现在出行她都亲自做地图攻略了。
还有一种我现在不幸,但未来一定幸福。等我儿子考上大学就好了,等我公司上市就好了,等我退休环游世界就真妥妥了。这种书中取名为忍辱负重型。书中答案是10年,20年,30年后忍辱负重型人群也一样不会幸福,因为没有一个人真的实现了一个目标后,就再也不用再去追求其它什么东西了。
人类,一路追逐,一路实现。该停就停下,为那一路风景和尘起尘落。
那最后一种我现在幸福,未来也幸福。难做到吗?就说我现在正在写读书心得,我能体会到此刻的快乐吗?我在写的时候,如果我特别想吃一碗酸辣粉,想象一下那个酸辣劲爽的感觉,是不是就好像闻到了酸辣粉的香味,那好我写完就去吃一碗。但如果我能马上吃一碗酸辣粉我就会觉得特别幸福,那我此刻写的时候我能快乐吗?我想我会被那个香辣粉的味道诱惑的特别痛苦。那么我此刻要立即离开停止写作吗?没有,这个读书心得是我自己设定的整理时间,这部分工作注定要在这个时间做完。虽然我很想吃酸辣粉,但我依然应该感受此刻写作分享的快乐。这种快乐和吃酸辣粉的快乐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幸福的能力。
如果你想从忍辱负重型,或从及时行乐型,从无助型转变成幸福型,那我们就需要把自己的思维模式转变成“郊游型”。
我们小时候都春游过,当老师一宣布明天去白云山,台下立刻一阵尖叫,快乐,对,还没去呢听着就快乐。接下来我们就回家让妈妈帮着准备主食零食、帐篷…再打电话和同学互通信息怎么玩,玩什么。到了白云山这天,上山累,但快乐,到了山顶我们野餐吃饭,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目标可能是顶上,可能是那个山顶是快乐的巅峰,但路途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快乐,上山快乐,下山也快乐。当你能感受到每一步的快乐的时候,你人生的每一张照片都将逐步积攒变成快乐的相册。
学会做郊游型思维的幸福型人群,用心去感受,用脚步去丈量,累积属于自己的快乐。
沙哈尔教授用幸福的方法,四个象限的方式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具有郊游型思维的幸福型的人。现在幸福,未来幸福,你可以为未来打拼,可以不断的努力为未来打拼,但你依旧能感受到现在的快乐。
更幸福不来自于你挣了更多的钱,也不来自于你社会地位得到了更高的提升,甚至不来自于你的身体变得更健康。这些都未必能够给你带来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你在追求这些东西的同时,你还能随时感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