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仅是一个心理学从业者,还是一个七个月大小女孩的妈妈,安吉老师是我,哆妈也是我。
自哆哆小朋友出生以来,哆妈就坚定自己的信念,按需喂养,在口欲期未结束之前坚决尽一切努力满足她的需求。
有人就会问我,那不合理的需求呢?
我很想反问一句,什么是不合理的需求?
我要去洗手间,她不肯一个人坐在客厅玩,这是不合理需求吗?
我要看书、备课了,她还不想睡,想妈妈陪着玩,这是不合理需求吗?
我上了一天的课回到家已经累的不想动,可是她一天没见到妈妈了,只想赖在我身上,还时不时想让我抱着她东逛逛西逛逛,这是不合理需求吗?
……
这些所谓的不合理需求,不过是她的需求和我的需求产生了冲突而已,难道,想让一个七个月大的婴儿能够理解妈妈的需求吗?想让她能根据妈妈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要求吗?
我们所谓的合理与不合理只是从自己的认知和需求出发,而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在孩子能听懂能理解大人的语言之前,他所有的要求都是合理的。
哆宝从一个多月时开始致力于吃手,求而不得。我总是在旁边笑嘻嘻看着她努力,从不主动帮忙,除非她对着我哼哼我才会出手帮她推一下胳膊。65天时,她终于第一次成功的自己啃着手指,表情各种陶醉。接下来的日子,她的手越来越灵活,可以抓越来越多的东西,只要能抓到的都会塞在嘴里,从高温煮过的可以放心咬的玩具,到自己的衣角,地上能摸到的任何东西,她统统放进嘴里,我曾惊恐万分的一边害怕她咬我,一边伸手到她嘴里去抠纸巾——再不抠来不及了,要咽下去了……甚至,地板她也要趴下去舔一舔的……
可即便如此,我从来没有因为她啃任何东西凶她,更不会打骂,对于在我的认知里放嘴里不安全的东西,尽量放在她够不着的地方,如果不小心落她手里了,也只会简单的制止。凶、打,当然是有效果的,小狗小猫都能训练,何况是小孩子。可是,孩子只会在打骂中学到这个东西不能放嘴巴,但不会懂得为什么不能放,即使她懂,也只会学到“放嘴巴要挨打”。她的心理上能感知到的,只有妈妈打过我、骂过我、凶过我。
上个月有一天推哆宝出去散步,她一直扯推车上的安全带来啃,走几步就要弯腰制止,后来她烦了,改直接扭头啃车子的边缘,那个我几乎没办法制止,无奈之下我轻轻拍了两下她的小脸,配合以凶巴巴的表情。从来没见过妈妈生气的她,吓懵了,愣了五秒钟开始哭。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听过的哭声,和她饿了、困了、想抱……各种情况下的都不一样,声音里满满的委屈。
我立刻意识到:在孩子眼里,这个世界一切都那么新鲜,他们充满好奇,什么都想试试,而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就是用嘴尝尝,舔一舔、咬两口。在他们的世界,没有什么卫生不卫生,安全不安全,什么都是可以尝尝看的。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就立刻把她从车里抱起来,她哭的更大声,哭声里充满了委屈,小手紧紧的搂着我的脖子,一副生怕我跑掉的样子。我的心充满了自责,只因为我一时的着急、失去了耐心,让孩子受了这么大的委屈。
从那件事之后,我再也没有凶过她一次,无论她干了什么让大人无奈的事。
随着哆宝越来越大,她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以前只有吃、睡、抱、陪玩,现在她有更多的要求了。
比如今天中午喂米粉时,她伸手要抓我手里的调羹,我知道她想要自己吃饭了。我该怎么办呢?让她自己吃,她当然还没有那个能力,呵斥她不让她伸手?再来个大人帮我抓着她的小手?越抓她,她只会越想挣脱,越想伸手参与。
我选择和她一起拿着小勺慢慢吃。
这是不合理的要求吗?也许是,因为这会让我喂的好慢、好累,也会很容易就打翻碗,要擦地板……
也许不是。我们这样慢慢吃,她玩了一会就没兴趣了,但我知道,这是一个开端。过几个月哆宝就会学着自己吃饭了,没有人一开始就能自己吃的,而和妈妈一起握着小勺吃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而几个月之后,她会要求自己吃饭了,连我握着她的手一起吃都不肯了,那是不合理的要求吗?
我喂她,二十分钟就能吃完,自己吃可能要一两个小时,吃到一半可能会打翻碗,我就要跟着去擦地板,给她换衣服。即使没有打翻碗,也一定会吃得满脸满身都脏脏的,吃一顿饭换一次衣服,在所难免。这会给我增加很多工作量,可是,在练习自己吃饭的过程中,孩子一次次的学习把眼睛能看到的食物运到嘴巴里,练习的是手眼协调能力;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她仍然能坚持把饭吃饭吃完,锻炼的是自主性,培养的是意志力,这是培养一个有自主性、有意志力的孩子的第一步。
相反,如果我选择一直喂下去,哆宝将失去宝贵的训练手眼协调能力的机会,也将会在与此类似的许多事情上继续依赖父母,因为是我们束缚了她的手脚,让她没有机会去尝试去试错,而孩子的成长正是一个个错误铸就的。
孩子一切的不合理需求,归根到底,只是和大人的需求产生了矛盾而已。作为家长,你可以选择满足孩子的需求,也可以选择满足自己的需求。事有轻重缓急,情况各有不同,每一个特例,都可以自己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和处理。
唯一不变的,唯一可以统一的是:无论孩子的需求和大人的发生了怎样的矛盾和分歧,如果无法满足,也只简单的制止,或转移他的注意力,不可以打骂、呵斥。训练小狗小猫的方法用在孩子身上也许会有立杆见影的效果,给孩子留下的却是对父母之爱的迷惑不解,甚至开始怀疑。而简单的制止,也许你需要重复几十上百次他才能学会有些事不能做,麻烦的是父母,而孩子宝贵的探索精神得到了保护,孩子对父母之爱的无条件信任也得到了保护。
本文仅针对尚未发展出语言能力,无法理解成人语言的孩子。更年长的孩子的教养将择日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