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什么?真的很难准确的定义。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中有这样几句话——“文化是学历、阅历、经历的综合载体”。我们常人理解的文化,估计学历要占主要部分,这本也无可厚非。但是,我却非常认同上面那句话“文化是学历、阅历、经历的综合载体”,若是给这三者一个占比,我认为:学历20%、阅历30%、经历50%。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历只是一个身份名片,只能证明你具备一定的评判世界的知识性基础。
按照中国当下的学历体系,一个从幼稚园开始的求学的人,会陆续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阶段。一个人接受的学历体系越多,按理说他掌握的知识就完整、越丰厚,对世界的认识和判断也就越灵活、越精准。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通过媒体新闻和社会生活实际,我们知道,许许多多的“高学历低质量”的鲜活案例时时处处充斥在我们周围,很多时候甚至颠覆了我们对高学历的正确的价值认知和判断。
二、阅历是开拓眼界、提升人生给养的重要步骤。
阅历是让我们从故纸堆里解放出来的一把金钥匙,“阅”本身就饱含消化吸收的含义,那么阅历可以说是在认知层面的二次飞跃,好的阅历能助我们开拓视野,让我们从“知”的层面有机向“行”的层面过渡,而且衔接性相对较紧密,阅历是提升我们人生给养的重要步骤。
三、经历是夯实“行”的重要根基,同时也是反作用于“知”,让“知”更加丰满的营养液。
古语讲“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个“行路”就是经历,你的经历有多丰富,你的生活就会有多幸福。因为,你的经历,让你的“知”在“行”的过程中得到了二次升华,你所有的情绪情感和生活状态,都会在经历的过程中得到修正、得到提炼、得到升华。古有徐霞客,走遍中国,写下不朽名篇《徐霞客游记》;今有余秋雨,走遍世界,写下人文经典《文化苦旅》。
通过上面的解释,我们再来看“有文化的人和没文化的人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就好理解了。
有文化的人,有学历,让他们“胸中有丘壑,笔下著文章”;有阅历,让他们“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经历,让他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简言之,就是:有文化的人有扬在脸上的自信和刻在内心里的坚强。这是模仿不来的,因为这是有文化人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客观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