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让普通人丧失独立思考、深度思考的能力,似乎是全球统治阶层“愚乐”(tittytainment)计划的一部分,来消耗“边缘人”的精力与不满情绪。
抖音就是一个例子。毫无营养的新闻、自媒体文章也算。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经,是人们提升认知的有效手段。现在的文字内容越来越“个性化”,同时将人“驯化”,就像当初人类将野兽驯化成牲畜。
我之前写过一篇技术文章《AI时代:推荐引擎正在塑造人类》,其中提到的观点大致如此:智能推荐算法会推荐符合读者标签的内容,而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会被塑造成契合推荐算法的人。
因为,人工智能是有偏见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尽量用通俗的话稍微解释下,机器学习是有准确率的,机器学习不能代表100%的人,这也就意味着机器学习会让大多数人来代表全部的人。这看起来没毛病,少数服从多数嘛。但你要知道,每个个体都值得尊重,每一种差异都会让这个世界更加多样。机器学习恰恰在抹杀这种差异化。更何况,世界上的精英往往是少数。
这种偏见,让那些简单、通俗、无需思考的内容充斥在互联网的每一处地方,最终劣币驱逐良币。你可以最值观的感受到,现在阅读文章越来越庸俗、浮躁、毫无内涵。
劣币驱逐良币:差商品挤兑优质商品的市场份额,最终市场上只有差商品。(想想上市的拼多多……)
在16世纪的英国,贵金属不敷造币使用,必须在新铸造的货币之中加入其他金属成分,故当时市场上就有两种货币,一种是原先不含杂质的货币,另一种是被加入其他金属的货币。虽然两种货币在法律上的价值相等,但人们却能加以辨认,并且储存不含杂质的货币,将含杂质的货币拿去交易流通。故市面上的良币就渐渐被储存而减少流通,市场上就只剩下劣币在交易。
2
我有一个朋友,高考200多分,现在在内蒙古搞补习班,每个月收入将近10万。考试100分满分,及格分数是60分。这就相当于各科平均分在30左右的学渣在教你如何学习。
这种被行业淘汰下来的人搞培训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了。放到文字内容上也是一样,写作门槛大大降低了。网易、百度、今日头条、公众号上这样的作者比比皆是。可以说,除了蔡永吉这样的公众号,整个互联网上也没有几个人在写一些真正对人有帮助的文章。(怎么这么不要脸)
你打开手机,随手翻翻就有无数的内容充满你的眼球。你以为你每天在汲取知识,那么我问你,看这些文章让你的收入哪怕多涨1000块钱了吗?这就像在垃圾堆里找金子,效率不能再差了。
现在都在宣扬碎片化阅读。你可能觉得,用碎片化的时间读一些文章,即使没有收获也不会太过浪费时间。这恰恰让你陷入了营销的套路中。碎片化阅读,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内容营销的策略之一。你的碎片时间产生的流量可以产生商业利益,如果不利用起来,对商家来说岂不是太浪费了?利用碎片化时间不如让自己保持清醒,有时候什么都不做反而是最优的选择。
3
不看网络文章看什么?看书啊。你可能觉得这是老生常谈。我TM要是喜欢读书我不去清华北大了嘛。也对,读书这件事让父母、长辈、老师变成了一件很有压力的一件事。现在我告诉你,如果你读100本自我提升、拓展思维的书,你的工资至少能翻一倍你信吗?
前段时间公司组织了一次creativity workshop(创造力研讨会),专家讲了5个关于创造力的方法---加、减、乘、除、强制关联,收费10万+。你就会真的发现,在你步入社会想学习一些知识、技巧、手段、方法是要花费多大的代价了。
然而,读书很便宜!
读书太便宜了!中国的书太太太便宜了!
如果你去美国买书,你会发现美国的书大概是中国的7倍(汇率)左右。我之前买过一本没什么营养的书,100页,大概15刀。相比于100多人民币。你看看中国那些动不动4折、5折甚至几块钱的电子书,你不觉得作为中国人,你的优势体现出来了吗?
用几十块钱领悟到哪怕一个道理,这个道理让你受用终生,这也是赚翻了的。资本界的投资回报有几倍收益就非常不错了。但读书的回报率可以是成百上千倍不止的。投资自己的认知,就开启了富人思维的大门。
别小瞧你花出去那几块钱,你要知道,有多少人不愿意花那几块钱、几十块钱买书,这就是一个门槛,迈过去,你就淘汰一大波的人。人们都喜欢免费的,然而没有几个人意识到:免费的东西最贵。
以前有个同事在华为工作过,项目中用到一个第三方的系统,可是华为对系统不熟悉,总需要第三方的人来帮忙。对于华为这样的大客户,第三方肯定愿意支持。几次三番下来华为不干了,总免费来支持怎么行,你这个服务应该收费啊,不然我凌晨2点怎么好意思叫你?
我知道这样的逻辑有些反认知,但我想说,花钱才能保证质量。
你读书的话,可能每20句话你就能有所收获。你读网络文章可能100句也没一句对你有用的信息。这就是付费带来的“干货密集度”的大幅提升。
4
你要知道,出版一本书需要校验、核对、勘误、结构调整等繁琐的流程。印刷是需要成本的,出版社要保证作者内容的质量。这样,出版社就会对作家的素质进行某种程度的筛选。也因此书籍作者要比网络作家素质高。我知道这句话可能会触碰到有些人敏感的“酸性”体质。我说的素质是指群体素质。它涉及的是概率问题。总有些人觉得自己是个例,那并不重要。有空写一篇关于《偏见的高效性》的文章详细说明,在此不过多赘述。
最开始写作的时候,我觉得写作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第一次写出来的时候,看了看这是什么垃圾东西。原来那么简单的逻辑,映射到文字上会变困难。比起口头表达,你要保证结构完整、陈述清晰、上下文关联等等。要写出一篇有深度、有内涵的文章,还要提前做一些功课,来保证论述的严谨。以我现在每分钟的收入来算,写文章的时间成本是很高的(我知道你会想我写的慢)。所以,当你看到一篇对你有帮助的文章时,一定要记得点赞。
纯文字的东西大家觉得枯燥,不如图文的形式来的直接。每个人都喜欢做简单容易的事,那么当你选择做那些别人不愿意做、不屑于做、做不到的事的时候,你就会变得比别人优秀,比别人富有。有钱是最直接的动力,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