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儿:用愿力换愿意,启动众愿之心。敢不敢让员工在加入组织的时候,发下婚礼上的誓词?
老杨:我曾认为婚礼上是充斥着谎言的地方,但是,做到的人更多。同时,无论后来如何,我相信,他们当时,是真心的。老杨的人生缺少一场婚礼,很期待。
事儿:业力是轮回,愿力是解脱。修愿意是离苦得乐的一扇门。门里是地狱,门外是天堂。不懂愿意问,不会愿意学,做不好愿意认,认了愿意改,分内事愿意做,同事有难愿意帮,分外之事愿意担,公司有难愿意抗。
事儿:合于道。道,放之四海而皆准,古今中外皆然。非人想,而是大自然定律。合于道,愿望会同时实现,如果只实现一部分,其他部分无法实现,可能已经实现的部分,也不是真的。
事儿:企业文化,在于化。教化教之后,也要化。化什么,化个性化私欲。创共修环境,同频共振能量场。形成超强凝聚力,抗住无常的挑战。
事儿:抽离,不是事,而是对事的执念和惯性。执念太深,就容易颠倒。看不清眼前事,被念头的自以为占据。
老杨:抽离尽在转念之间,事情就会发生变化,日积月累,人生终将改变。前两天打篮球,球儿弹到篮筐上飞走打到了一位老人腿上。我一边追过去一边说着抱歉,对方转身一脚把球踢远,并伴随着在我心念投射出来的愤怒表情。我去捡球的路上,带着嗔念想,得去问问,为什么要踢我球。到了人家跟前,话变成了,对不起啊,不是故意的,球筐弹过来了。结果老人跟我说,本来想把球踢给我,但是踢歪了。
事儿:判断组织发展的怎么样的一种方式是,巴菲特是否会投资。如果巴菲特犯了错误,想要纠正,同样需要的是,巴菲特原则。
老杨:老巴和他的搭档芒格一定是发现了某种高级智慧,规律,道,总结出了类似原则那样的书。而人性让我们难免偏离,否则原则就是本性了。纠错之道,就在自己的那些原则之中,这,也是一种本自具足。
这本书的作者是取得了事业成功之后从新修行的感悟,很多地方会高于,偏离甚至看似过于理想化的大众生活。
我经历不足境界不够,很多地方都是被吸引,自身心念看到就认可共鸣,距离内化践行差距很大。愿用一生去体悟。
老杨还认为,以前觉得这些东西距离自己太远,同时又对自己不满意不接纳,也许,正是因为还没开启这类觉知啊。
突破之道,尽在化掉自己。
2022.3.12 已经活了13070天的北京老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