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说新语》(0100):此人宜在帝左右

原文:庾穉(同稚)恭为荆州,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侍中刘劭(shào)曰:“柏梁云构,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钟、夔(kuí)先听其音。穉恭上扇,以好不以新。”庾后闻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译文:庾翼任荆州刺史的时候,向晋武帝进献羽毛扇,武帝怀疑是用过的旧扇子。侍中刘劭说:“柏梁台那样高大的楼台,是工匠先处在里面;管弦齐奏,也是懂音乐的人(乐工)先审察它的声音。庾翼进献扇子,是因为它好,而不是因为它新。”庾翼后来听说了这件事,便说:“这个人适合待在皇帝身边。”

拓展理解:庾翼(305—345),字穉恭,晋颍川鄢陵(今属河南)人。庾亮弟,少有大志,初辟陶侃府参军,后历官振威将军,鄱阳太守,建威将军、西阳太守,有政绩。庾亮死后,他任都督江荆等六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代亮镇武昌。他锐意北伐,在任尽职,公私充实。康帝立,他屡次上表北伐,进位征西将军,领南蛮校尉,故称 “庾征西”。

侍中:官名。掌傧赞威仪,备切问近对,常在皇帝左右,预闻朝政,为亲信贵官。刘劭:字彦祖,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博学多才艺,善草隶。历官御史中丞、侍中、尚书、豫章太守。

柏梁:汉代台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据 《三辅黄图》卷五记载,为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春建,以香柏为梁,武帝尝置酒台上,召群臣和诗。云构:高耸入云的构筑。

钟:钟子期,春秋时楚人。善辨乐知音。夔(kuí逵):相传为舜之乐官。“钟夔”合称,指古之精于音乐者。

史上有评:羽扇流行于当时,一者以实用,二来也成了艺术品,颇有欣赏价值。既流行,便会有些精品为人所珍爱。朝臣将自己的爱物奉献给皇帝,这在情理之中,如同楚人献曝,献的是一番心意。可皇帝挑剔,就非同小可。本则的意味,在于刘劭的解释。他巧譬疏解,入情入理,将奉献者的心意委婉引发出来,平息了皇帝的不快,免去了臣子的祸端。而这一切,又决非是讨好献者,可见这位侍中的才能和品行,不止言语机智、学养广博,人品也淳厚动人,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里的一席解说,使刘劭儒雅淳厚的君子形象,生动可感。

感悟:魏晋时期,作为皇帝的顾问——侍中,负责提供建议和应对皇帝的咨询,参与国家决策,与中书省共同执掌机要,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并拥有封驳之权,地位非常重要。

侍中作为事实上的宰相、皇帝身边的近臣,一句话可“成人之美”,也可以“成人之恶”,取决于他是否忠诚。

庾翼向晋武帝进献羽毛扇,武帝怀疑是用过的旧扇子,心中不快。侍中刘劭言语机智,巧譬疏解,完美表达了进献者的忠心好意,消除了皇帝心中的块垒,做到了“成人之美”。皇帝身边有刘劭这样的忠臣,与君、与臣、与民都是幸事。

由此我想到历史上的奸佞之臣,秦朝的赵高排除异己,诛杀忠臣;蜀汉的黄皓谄媚惑主,排挤大将姜维;唐朝李林甫“口蜜腹剑”,排斥异己;南宋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那些奸佞之臣在向皇帝进言时,歪曲事实、以假乱真、无中生有,一语成人之恶、为民之害、国家之灾。

对比之下,侍中刘劭“此人宜在帝左右”。不仅如此,类似刘劭那样的君子,在各级掌权人身边都不宜缺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