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耳曾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生福祸相依,不必过于悲喜。日月两盏灯,春秋一场梦,凡事都应辩证看待。
穷困潦倒、人生失意时,心志不可失;位高权重、人生得意时,谦逊不能忘。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志,人生起伏如潮起潮落,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何不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因看不惯齐国内部的尔虞我诈,遂毅然离开并去了吴国隐居。当孙武到达吴国时,吴国正值多事之秋,当时的吴王阖闾是位胸有大志的君主——一心想打败强邻楚国使吴国崛起。就这样,阖闾的意图与全家被楚平王所杀的伍子胥不谋而合,遂决意对楚一战。面对强大的楚国,伍子胥也没有把握必胜,于是他找到了隐居于吴的孙武,认为有了他的帮助,灭楚报仇不成问题。
于是伍子胥先后七次向吴王阖闾推荐孙武,盛赞孙武之文韬武略,认为若不攻楚便罢;若要兴师灭楚,孙武便是最佳人选。就这样,吴王决定召见孙武。看完其所著的兵法十三篇后,阖闾便立即将孙武重用为将。
公元前506年,楚国派兵包围了蔡国都城上蔡。蔡人一面拼命抵抗,一面联合唐国向吴国求救。于是,吴王以孙武、伍子胥为将,其弟夫概为先锋,亲率大军进攻楚国。按照孙武事先的布置,大军从水路进发乘船直抵蔡都,楚将囊瓦见吴军势大不敢迎敌,匆忙退到汉水南岸,蔡国之危立即解除。而后蔡、唐遂与吴军合兵一处,向楚国进发。
汉水之战中楚军统帅囊瓦乱成一团,攻守不定。吴军趁机掩杀过来,楚军大败。初战得胜,众将皆来相贺时孙武却说:“囊瓦乃斗屑小人,一向贪功侥幸,今日受小挫,可能会来劫营。”于是令吴军一部埋伏于大别山楚军进军必经之路,又令伍子胥引兵反劫囊瓦营寨,并令蔡、唐军队分两路接应。
当晚囊瓦果然派出精兵万人,人衔枚、马去铃,从间道杀出大别山来劫吴军大营。却不料刚好中了孙武的埋伏,被杀得丢盔弃甲。好不容易逃回,营寨又让吴军劫了,只好引着败兵,一路狂奔到柏举方才松了一口气。这时楚王又派来援兵,可援兵将领与囊瓦不和,两人各怀二心,结果被吴军先锋夫概一阵冲杀,囊瓦军四散逃命,囊瓦本人也逃到郑国去了。
吴军直捣郢都,一方面郢都被楚国经营多年城高沟深,易守难攻,另一方面又与纪南、麦城两城形成犄角之势,要想攻占楚都十分困难。孙武也深知攻城之难,在他的兵法里将攻城归为下下策,旷日持久曝兵于坚城之下,纵使有天大的本领也难逃覆灭的下场。但是孙武艺高人胆大采取分兵之策,兵分三路分别攻取麦城、郢都、纪南。
首先伍子胥那路大军不负众望,率先使计让吴军混在楚败军之中潜入麦城,时机一到便打开城门内外夹击破了麦城。而后孙武在看了看地形后便令军士开掘漳水,将漳水改道引入赤湖中并用长堤围住,使江水从赤湖直灌纪南城。纪南城不攻自破,洪水甚至直冲郢都,于是孙武率军乘筏直攻楚都。楚昭王连夜带着妹妹弃城出逃,文武百官也四散逃命。
孙武伐楚至此大获全胜,此次伐楚虽然没能最终灭掉楚国,但强大的、一直令中原诸国寝食不安的楚国,这次居然让向来被人看不起的蛮夷之邦吴国攻破国都,这件事本身就够震惊天下的了。从此楚国一蹶不振,吴国则开始了它的霸主生涯。
破楚凯旋后论功行赏,出人意料的是孙武拒绝封赏而是执意退出朝堂归隐山林。吴王再三挽留无果后只能派伍子胥前去劝说,孙武且直接告诉伍子胥:吴王此后肯定会仗着国力强盛四处攻伐,虽然依旧会战无不胜,但也会不断助长他的骄奢之心。要知道功成身不退,将有后患无穷。劝你还是跟我一起隐退吧”
可惜伍子胥对孙武的话不以为然,后来果然如孙武所料,阖闾与夫差两代吴王都开始穷兵黩武,四处征战,最后却养虎为患败在越王勾践手下,身死国灭。而那个不听劝的伍子胥早在吴国灭亡之前就被吴王夫差杀了。
得意时早回头,失败时别灰心。
人生,就像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没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的荣辱又何足挂齿?我们所追求的功名、权利,只不过是人生中的幻光,一时的失意与挫折,生活的坎坷与磨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得意与失意,都不要失形。人生如梦,恪守初心,愿你半世沧桑,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