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
适逢祖国华诞,秋高气爽,我踏着秋日的阳光,吹着秋日的微风,满心愉悦,来到了位于广州黄埔区庙头村的南海神庙。这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古庙,曾见证万国商船云集的盛景,如今以“黄埔云帆”新姿入选羊城八景,续写“百舸争流”的时代诗篇。
沿着南海神庙古朴的青石板路往前走,就来到了一片红豆林。此红豆正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笔下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红豆,因为王维的诗,红豆也称为相思豆,红豆树已成了一种文化名树。红豆树夏天开花,秋末结子果实离壳后鲜红可爱,好像一颗颗红宝石,令人爱不释手。我也忍不住扒开草丛,捡了很多红豆。
在红豆林的左边有一个山坡,这就是千年前的章丘冈,沿着石级往上就来到了浴日亭。当年,苏东波这个大文豪,被贬谪岭南时,登上章丘冈看日出,写下了七言律诗《南海浴日亭》:“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坐看旸谷浮金晕,遥想钱塘涌雪山。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忽惊鸟动行人起,飞上千峰紫翠间。”此刻,我正在这浴日亭上,登高远眺,虽然现在已看不到当年“扶胥浴日”的壮观景象,读着苏轼的诗,依然能想象那轮红日从海平面冉冉升起的画面,依然令人神往。
沿着曲幽的林中小径往前走,就来到了南广场,继续前行就能看到“海不扬波”牌坊,这是南海神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站在牌坊前,望着这几个大字,我想起了这里曾经的繁华:这里确实曾是海岸线所在,是真正的“海上门户”。那些从东南亚、西亚东非乃至地中海沿岸远道而来的商船,都曾在这里停泊,商人们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神庙,祈求南海神祝融保佑他们的航程平安顺利。
现在的南海神庙虽然不再有商船往来,但它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承载着更重要的使命。南海神庙用140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广州是一座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包容的胸怀迎接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发扬南海神庙的这种精神。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怀着开放的心态走向世界,以包容的胸怀迎接世界各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