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才三周,中考倒计时100天的钟声还没有敲响,我已经在教室里嗅到了毕业的气息。
我知道,这种气息会越来越浓,就像空气中渐渐升高的温度,就像尘封的老酒,在一天一天、一夜一夜酝酿发酵,直至6月26日,考完最后一场英语,最终尽情地渲染、漫溢、挥发到六月的滚滚热浪中。
班里已经有四个孩子陆陆续续请了假,有的去接受课外一对一的辅导,有的已提前去上3+2的大专院校,还有的暂时去社会上历练两个月再回来参加中考……
是日复一日的复习课太枯燥乏味了吗?
是春天气压太低,导致情绪低落、萎靡不振吗?
是越到最后、最关键时期,越感觉坚持不下去了吗?
我知道这种情况还会继续,还会不断有孩子因各种理由在接近终点时,选择暂时逃避或永久退出。
从2015年开始,我每年都在重复着同样的故事:在沸腾的7月,把一批孩子接到这条叫做“初三”的船上,风雨同舟走一程,次年6月,船平稳靠近“中考”岸,孩子们或高兴或沮丧地上岸,我掉头返航,迎接新一批船客。
我是摆渡者,更是陪伴者。
陪伴必须是相互的,快乐永远是共享的。
遇见皆是缘,师生一场,朝夕相处,日夜相对,即使短短一年,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缘分。
我常戏称是他们的“全职保姆”,除了学习,还得负责吃喝拉撒睡,穿衣理发卫生,心理生理健康……
他们当面喊我“老班儿”,有时也喊“老大”,我说别喊了,都把我喊老了,他们说才不老,您永远十八岁。
初三的孩子,都是人精,情商已经极高,眉眼都会说话,他们的善良活泼,常带给我无限的职业乐趣。
有时候觉得,师生关系也和夫妻关系一样,投入真心,才会不断磨合直至默契。
不同的是,夫妻关系的磨合是为了长久的相伴,而师生关系,磨合到心有灵犀,也就快要挥手道别了。
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于我,是铁打的“老班儿”,流水的孩儿。
难怪有人说:教育的最迷人之处就在于分离,放飞;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成长,告别。
随着年岁渐长,我的脾气越来越小,对事对人的包容性越来越强。
以前学生不听话会马上火冒三丈,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
现在他们偶有犯错,我已不会、也无需再大动肝火,一个眼神过去,马上心领神会。
只觉得所有的孩子都可爱,在我眼中都是最美的花儿。
也许不是每朵花都美丽得惊天动地,不是每朵花都香艳得惊世骇俗,也并非每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但这一朵朵姹紫嫣红的小花,的确真真实实地在我心上留下了清晰的影子。
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班主任,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把所有的孩子都培养进县一中、科技班,为他们将来成为科学家、文学家、工程师奠基铺路。
但同时,我也是一个母亲,将心比心,我理解所有母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
所以,每次看着这一张张笑脸,我常常会想起他们背后的那一双双满怀期望的眼神,想起台湾作家张晓风的《世界,我今天交给你一个孩子》。
我自问:有没有饮之于琼浆,灌之于醍醐?有没有在他们心中种下正直忠信的种子?有没有带给他们些微的幸福感?
也许对我来说,每一群孩子都只是我教学生涯的三十五分之一,可是,我知道,对家长来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对学生来说,这段奋力奔跑、努力向前的初三生活将会是他们记忆里最美的青春。
所以,我时常告诫自己:要珍惜、尊重、平等、宽容,也时常提醒学生:要积极阳光,要给身边人传递正能量。
在班会课上,我习惯了讲中考,讲学习,讲励志故事,讲纪律,讲安全,我也喜欢讲孝亲敬长,讲与人为善,讲诚信做人……
因为我知道,很快他们就会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随风飞扬,遍地开放……
我希望他们都能尽最大努力去拼一拼,搏一搏,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不给自己留遗憾。
我也希望他们将来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能有责任担当,为人温暖良善,有情有义。
我更希望他们将来都能活成平凡生活中的英雄。
耳边似乎又响起了朴树那忧伤而温暖的歌声: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那些已经或将要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海角的花儿,幸运的是,我曾陪他们开放,曾陪伴过她们的春秋和冬夏。
愿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灼灼其华!愿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