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人一直不明白真正的快乐源于什么?是一次升职加薪吗?能快乐多久,两周还是一个月?是穿一件新衣服吗?是吃一次大餐吗?这样的快乐都能维持多久?你因为这些“看似快乐”的东西产生了什么变化?
真正的快乐其实源于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又真的成为了这样的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儿,而不快乐不满足也正是由于我们成为了自己不喜欢的人,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儿。
那么孩子的快乐呢?我们允许她成为她自己了吗?做他们想做的事儿了吗?我们从来想过这个问题吧…
为什么我们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我们连自己都没想明白,所以说贫穷的家庭会世代传递,富有的家庭也容易世代传递,快乐的家庭世代传递,不幸的家庭也容易世代传递。
一个人当他不开启觉醒模式的时候,虽然深处贫穷,虽然深处不幸,虽然深处不满,可是连不幸不满的因果逻辑都是觉察不出来的,何谈改变?
所以这个家庭里养出来的孩子就是适合这个家庭模式的,因为孩子的吸收性,可塑性吸收了这个家庭的所有影响,吸收了父母的影响,最终把自己塑造成了和这个家庭很匹配的一个人设。因为不匹配这个孩子他会感到不舒服。他的自我协调性,感统系统“自动自觉”的在调配他这么去吸收这么去内化自我形成自我。
快乐的内核是什么,是价值,为他人创造价值,为共同体创造价值,大多数普通人以为的快乐就是不愁吃不愁喝,偶尔还能占个便宜,整天可以挥霍无度,物质丰满溢出,但这就是快乐的内核吗?人家老马马斯洛老早给咱们分析总结过的人的需求层次里,为什么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大吃大喝的日子久了人也就疲了腻味儿了,人的多巴胺也不分泌了,人也会开始抑郁。所以快乐的内核是过有意义的生活。这份意义一定是有他人参与的。
那么孩子的快乐内核呢?我们的生活里让孩子参与做贡献体现他们的价值了吗?我们从来思考过这个问题吗?所以有什么理由还去责怪这个孩子内心完全没有梦想,混吃混喝的空心人呢?
幸福是什么?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寻找到意义,这种有意识的生活才会带我们走向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快乐,不是转瞬即逝的欢愉,而是长久的满足,这份满足来自自律,专注,觉知,目的明确的生活,来自感受到自己为这个社会,为自己的家人,为自己的伴侣,朋友们所提供的价值。快乐只是这种人生状态下境界满足下的一个表像形态,也可以称它为一个人生的副产品。这个副产品不是持续的,间歇性的产生,间歇性的被人们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