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北宸21天写作训练营#002
(妨碍你写作的N个借口:感觉没有内容可写作?你今天都和谁有过交谈,尝试写下来。)
今天去A夫妇在Snowdon的新家吃饭。他们刚买了一个不错的四半condo公寓,窗户不临街,因此隔音和视野都还好,34万多加币,算上其他手续应该不超过36万吧。
A先生把食宿、保险、交通、通讯、学费都加起来,平摊在12个月上,说相当于每个月都花费近3000刀。好在他们的小家庭是正儿八经的中产之家,还是有储备的,基本上做好了四五年没有大收入、纯消耗的持久战准备。
但也许是因为想到这种无端消耗,A先生感叹道:“我们这是贫穷的生活啊……”,同时不忘记在“贫穷”二字说出来之前就极速降低音量,确保不要让房间里的孩子小Q听到。父母心,可以说是体贴入微了。
本来,都是过日子的人嘛,初来乍到国外,进超市都会自然地倾向于选择打折商品——能省则省,天经地义。但A夫妇只有在给孩子买任何东西的时候,又相当自然地不选择打折商品了。父母心啊,理性逻辑统统拐弯绕行。
想起朋友 一个编辑 的那句『良心港』:你们这些移民一代就不要想过上好日子了,好日子都是留给你们的二代的,你们注定是炮灰啦。
其实谁也不能保证,“移二代”在这个北美城市一定就能如愿突破“移一代”面临的阶层天花板。从大的概率上看,确实可能性高出很多,如此而已吧。
所以,为了“移二代”可能的理想生活,“移一代”可以忍受很多目前的不理想。这听上去有点悲情,但实际上即使身在国内,大部分人不也都是这么想的吗?对,就是这么悲情,不是我故意渲染的。
但与物质条件暂时的紧张相比,我个人觉得至少在心理健康上,北美的孩子身上的压力更小。
小Q拿出她的新课表,除了暑假、寒假(圣诞假)、春假,再除了正常的周末双休,每个月还有好几天都不用上课,或许是七七八八的公共假期啦,或许是老师的备课日啦学生不要去学校,或许是流动假日啦老师会带他们去课堂之外的地方“学习”。
还有一点说出来估计要点燃中国许多家长的妒火:最近开始,蒙特利尔的中小学居然禁止给孩子留家庭作业!
新闻出来的时候,好像还配上了“来自麦吉尔大学的研究结果”:原来,家庭作业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啊,且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家庭作业对孩子有任何积极作用!
中国家长看了,你说会不会气。
还有一点,今天和A夫妇也聊到了,就是在不能随便judge别人的社会氛围下,孩子们的成长会多健康啊,简直让我们这些已经长大成人的中年人嫉妒。
并不是说在蒙特利尔就肯定没有歧视,而是你可以正大光明喊出“你歧视,你是错的”,绝不会因此被投来诡异的目光。而在我读中小学的年代,“歧视”这个词根本不在我的语言体系里,反抗也绝不是一个学生被允许的姿态。
就在刚刚不久前,美国有个教了17年书的中学老师,被学校辞退了。原因仅仅是:她的学生完全没交任何作业,可学校规定不能给学生记零分、最少也要给50分,这位老师拒绝给一个假惺惺的50分,就要记零分。
于是,学校把老师开除了。
很多人看了这条新闻感慨,北美的学生真幸福,能自由地成长。
但我看到的却是一个性情友善、而内心有反抗精神的女老师。
我真的相信,就是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未来就会成长为这样的老师。
友善而反抗。
我并不觉得中国缺乏这样的人。但孩子们太累,眼里只有深夜作业和升学压力的话,就很难再去发现生活中还有许多别具一格的美丽的人。
祝福你,小Q。你的爸爸妈妈确实为你选择了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