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梨我可以,“吃人”我更行!
孔融是谁?
东汉末年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小时候的我就很好奇为什么孔融让个梨都能名垂千古?后来了解到孔融不仅是建安七子之首,更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好吧,打扰啦!别说让个梨,就是让个杏!也不耽误孔融让杏流传千古。这样一个身份的人,即使在三国时期也是一个香饽饽啊。最明显的例子可以参见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怎么说孔融后来也可以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啊!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可能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哭坟不悴 ” 该当何罪?
“哭坟不悴”发生在孔融成年后,据《御揽》中《秦子》记载,孔融任北海相时(后面为了叙事方便统称孔融为孔北海),看见一个人在坟前哭他的亡父,但只有哭声,不见悲状,于是下令将其杀了。这?我能理解孔门讲究孝道,但是这样来维护孝道是不是有点过分?且不说这人同不同意这样做?就是这人的亡夫在天有灵的话,可能也会气的活过来吧?
干啥啥不行?逃跑第一名!
建安九年,四世三公袁本初的儿子袁谭,三个月打下了孔融当了六年官的北海。这?可能是失误,毕竟孔门中人把天赋都点在读书立传上,兵书战策了解的不够,所以导致决策失误。但是在北海郡被攻陷的晚上,我们的孔融直接跑路啦。这?其实三国时期,有很多地方官会为了一家人的安全而放弃全城的百姓。即使孔门之后也无可厚非。但是重点来啦,咱们的孔融走的时候妻子孩子全扔下了,被袁谭俘虏。这?
“吃人”何罪之有?
晋朝的杨泉在《物理论》中讲了一则逸事:汉末的管秋阳兄弟与另一个人因避战乱而结伴同行。天下大雪,断了粮食,管秋阳就对弟弟说:“现在如果不吃你的同伴,我们三人就一起死。”于是兄弟俩一起杀了同伴。孔融对这件事的看法是:管秋阳爱惜父母赐予的身体,所以吃了同伴,没有什么错,因为这人只是一个同伴,不是朋友。这?
自相矛盾
且不说吃人事件到底孔融说的对不对?但是孔融的中心思想是要爱惜父母赐予的身体,这种爱惜可以达到杀人不犯法的地步! 但是打脸马上就来啦,公元208年,孔融发表了震惊世人的父母无恩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意思是说父亲对于孩子算什么呢?只是发泄情欲后的产物罢了。母亲对于孩子的意义就像装着东西的瓶子罢了,现在东西从瓶子里出来啦,还要瓶子干什么。这?父母赐予的身体要爱惜,赐予你身体的父母就是垃圾?这?
无脑喷子?
建安十二年,曹操开始禁酒。酒是粮中精——禁酒可以大量节约粮食。有了粮食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但是我们的孔融就开骂!主要原因可能是咱们的孔融喜欢喝酒。这?按照孔融要爱惜身体的说法,如果当时粮食用来酿酒,导致粮食不够的话。那人们要吃什么?吃不是朋友的同伴吗?这?
令人没有想到的死因
孔融最后的被曹操处死的原因是路粹状告孔融的几条罪:(1)图谋不轨。(2)谤讪朝廷等,当然有的是污蔑,但是最后处死的罪名是“不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孔融骇人听闻的父母无恩论。鲁迅先生也认为孔融的被杀,主要是因为"不孝"。
结语
在三国时代很多事情不是仅凭一人之力可以扭转,但是有些事情孔融做得确实过分。这与我们小时候印象当中那个让梨的孔融相去甚远。
参考资料:
《孔北海集》
《物理论》
《御揽》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