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同事忙里闲聊,深感现在学生们的作业压力太大,一二年级就要每天奋战到十一、二点钟。人都拿“九九六”来形容大人压力山大,殊不知现在七八岁小孩的“鸭梨”已经早早到达了“九十六”,甚至“九十七”了。
此前开小儿推拿店时,就有一个八岁的女孩,很严重的习惯性便秘,却硬是抽不出时间来调理,专职接送她的奶奶无奈地说:“没时间啊!每天哭着把作业做完都已经十一点多了。”
话题到这,我们俩就开始讨论现代教育愈演愈烈的憋端。我来了一句:“其实现在已经完全过度教育了。就说我吧,学校里学了n次方、sin、cos,生活中能用得上吗?数学对我生活的指导意义仅限于加减乘除和十根手指,其它都是浪费我的脑细胞和学校的教育资源!”
同事附合:“就是!现在的教育都把人教傻了,只会培养‘学习专业户’,除了学习,其它什么能力都没有!你看我们班同学,那些学习拔尖的,多少都是在一线城市混不开,只好灰溜溜跑回来找个收入三四千的稳定工作?反观那些坏学生,不少都做了生意,混得别提有多开!”
听到这话,我瞬间浑身不得劲,因为现阶段我正是那种“学习拔尖”却又在大城市混不下去,“灰溜溜”跑回来的某些人之一。
是否,那些好孩子,都已成为高分低能的Loser?而那些坏孩子,真的已成为“人上人”了?
在同事俱已回家的加班的夜里,我开始思索这个问题。
说起来,我的确是个高分低能的代表者,父母唯学习论的教育方式,加上学校的“筑模”式教育,确实剥夺了我学习人情事故的机会和兴趣,这成为我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的主要原因。缺乏多材多艺的底蕴,也让我看上去更像个“老土”,更少了些机会。
如果时间能够重来一次,我希望能够进这样的一所学校:它既教给我文化知识,也引导我多方涉猎;它既逼迫我掌握一些知识,也催促我学习从个体融入集体的技巧;它对我卷面上的分数并不特别关注,而是更乐见我成长为一个有素养、有自尊、有自信的人。
可惜时间不会重来,回穿只存在于幻想之中。
再反过来思考,那些坏孩子真的都出人投地了吗?
我又不能苟同。
我见过不少这样的“坏孩子”,有些从一开始就成为下沉阶层,甚至早早就在心里给自己打上了loser的标签。他们从不相信自己,因而也从不期待成功。
另一些坏孩子中的黑马,也确实风光了几年,然而拨开“表面繁荣”的假象,是巨大的亏损和无法逆转的下坡路——他们的认知远远驾驭不了他们所取得的“成功”。
就以我认识的一位北京老板为例,这位小学才毕业的白手起家者是吃得苦中苦的代表,也是尖滑的钻营者,他的成功人设又被他煞费苦心地在家乡升级为一名黑白通吃、手眼通天的“四海人物”。
然而就是这位“四海人物”,早在几年前就已全面面临着下坡路的困境,我跟他在饭桌上认识那年,他亏了三百万,并仍在亏损,把车卖了,一夜白头。
他恐慌地说:“我会的那一套吃不开了,这个世界变化太快,知识迭代得太快,我甚至连坐到桌子上的机会都争取不上。”
是!我承认我是“好学生”中的LOSER——暂时的!(因为即使我现在Loser了,我至少在生孩之前的职业生涯中有过高光,并且我深信我仍会爬回顶点!)——但并不能因为我的失败就完全否定了好学生,更不能因此将“坏学生”供上神坛。
好学生成功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坏学生,比如马云、刘强东、柳青,哪一个不是努力先做个“好学生?既使有经久长青的坏学生,那这些坏学生也从来不忘学习。
我忽然明了,原来界定好学生和坏学生,并不在于卷面上的分数,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海绵一样吸水的好学精神——他们学的不是课本里的那些僵死的知识点,而是知识背后的逻辑;他们更乐于掌握一切生活中能用到的技能以及一切能丰富他们灵魂的有趣东西;他们将这一切混合起来,沉淀起来,最终酝酿成为一种底蕴深厚的气质,包括但不止于:一种做事的方法,一种努力的习惯,一个成功的信念。
明了这一切,我期待从过去那个伪”好学生“变成一个真正的”好学生“。
散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