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部首》第40天。
方,在《峄山碑》见过,当时查《画说汉字》解释本义是刀把、是“枋”的本字;但今天再查《说文解字注》,却解释为“并船”、是“舫”的本字,即并行的两船,因其字形下从舟,而上有并头之象,泛指并列。呵呵,怎么解释似乎都有道理,反正这个字的本义早就不用了,被借来指方圆、方向、方法、方才等等。
兄,字形是一个正在得吧得吧着命令弟弟干活的哥哥,呵呵,有意思。下面现在写作“儿”的部分原本是“人”的异体字。
先,一只脚在一个人前面,是“先”,这个解释我觉得靠谱。
秃,有人认为是仓颉造字时见一无发之人在田禾地里,于是取“禾”,但是按段玉裁解释,“秀与秃古无二字,待小篆始分之”。
《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生活在东汉光武帝刘秀年间,所以既不解释“秀”,对“秃”也避讳。
古人真惨,连皇帝的名字都不敢叫;其实现代人又好到哪里去,谁又会直呼领导的名字?如果今天是某总、明天换岗位成了某长,或者某长变成某总,突然改口真是感觉怪怪的。
以前听在澳门工作的朋友说,他们不论什么职务,都直呼其名(一般是英文名),或者对年长的加“姐”或者“哥”;后来去香港工作也发现香港同事之间不论职务高低一般都是直呼英文名,只是在面对大陆派去的领导时称某总,以至于新来的同事不摸情况、以为这个公司好奇特、怎么这么多名字叫“总”的人。呵呵,根深蒂固的观念啊!
见,字形是一个人睁大了眼睛,表示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对应的“看”是手搭凉棚观望,至于看的结果是否有见到什么,那就不知道了。《画说汉字》是这么解释的,但我却觉得左上角的偏旁不象是“手”、却象是“毛”,那合在一起岂不就是眉毛加眼睛?
有可能是甲骨文时期创造了“目”,后来为了区分名词和动词,又造了“看”。呵呵,我猜的!
(注:查“手”的甲骨文和小篆字形,“看”上面确实是“手”不是“毛”,两字中间部分方向相反)
覞,两个“见”,不是两只眼睛看见,而是两人相对而视。
可爱又可恨的百度,每次查字的时候总推送、让我忍不住点开,然后花掉好多时间,再然后又要花好多时间回忆我刚才为什么百度。比如今天想查“覞”这个字,看到了张一山和周冬雨的这部电视剧,40集啊?太多了,还是不要看了,用你们的图片解释一下“覞”这个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