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最关心的研究专题,是人格发展和精神分裂症。
1、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性神经症反映了患者对焦虑的一种病态的敏感。症状的起因是个体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从来没有获得过真正意义上的比较突出的成功。这导致他使用一种仪式化的思维和活动来获取安全感,一面唤起更多的焦虑。
例如,一个人际关系受挫的人,不敢再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于是便不可控制地对他人吹毛求疵、求全责备,以此来保护自己。
沙利文认为,改善或者调整患者的人际关系,是治疗强迫性神经症的关键。
2、精神疾病的种类。
沙利文对现行的精神疾病分类标准和命名方法,是持批判态度的,因为他觉得各种病症之间并无本质区别。
二、精神疾病的治疗
1、理论基础。
沙利文认为,精神疾病的治疗过程,首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觉得在心理治疗中,病人的好转,与他们在其他教育形式中获得进步,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他认为应该避免使用“看护(care)”这个词,它不适用于人格领域。
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对他们选择性忽视的事物,获得全新的认知,重新整合人格中互相分离的部分,形成一个更为广泛和有效地人际行为资源库。
2、治疗过程。
①第一阶段,是治疗真实开始的阶段。
这一阶段,患者首次与治疗师见面,并解释自己为何要参加治疗。
治疗师在这一阶段的行为表现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即使是看上去很细小的错误,都可能影响患者对治疗师和治疗本身的认知,从而影响后续治疗。
②第二阶段,是勘察期。
治疗师对患者的各种细节信息,进行非结构化访谈。当治疗师对患者的各方面情况做出一个总结以后,这一阶段就结束了。
③第三阶段,是细节调查阶段。
治疗师对前两个阶段得到的信息做重新核查。
许多患者为了降低焦虑,会刻意涉及自己的陈述以取悦治疗师,或者将自身的失败和困窘经历合理换,甚至避而不谈,而对自己的成功经历大加渲染。
④第四阶段,是最终阶段。
一是治疗师简单陈述在治疗过程中了解到了什么;二是描述患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避免什么样的行为;三是简述治疗效果和预后;四是干净利落地结束,切忌拖泥带水,但也不要戛然而止,结束得过于突然。
3、释梦。
沙利文并不认为梦是了解人格信息的来源,因为他认为患者一旦清醒过来,他的自我系统就再生了,所以解析梦地潜在内容是徒劳无益的。
4、阻抗、移情、反移情。
沙利文同意自我系统不断阻抗治疗目标的完成,并把他解释为一种降低焦虑的努力。
沙利文认为,移情关系是一种错误的人际知觉,是患者应该学会抛弃的。
治疗师持有某种刻板印象是危险的,所以治疗师要经常对自己进行分析。治疗师的义务是使患者在治疗中受益,而非满足自身需要。
沙利文认为,当时的精神病学还远不够科学,临床工作者普遍缺乏理论和方法学的指导,因此做出疗效显著的心理治疗是相当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