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普及后,文字成为主导,成人掌握着文字和话语权,儿童和成人有了一条界限,童年一词因而诞生。然而,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19世纪的美国迎来了电视时代,电视时代,一切信息都能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共享,儿童和成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儿童可以看到成人世界的一切:战争、性爱、暴力……儿童被迫提前进入成人的世界,童年渐渐消逝!而当今的互联网世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儿童几乎重小就能接触到手机,甚至我所看到的我周边的人从小就用手机哄哭闹的孩子,一两岁的小孩子都会刷抖音视频了。再联想到现在的犯罪越来越低龄化,每当看到那些七八岁十几岁的孩子犯罪杀人,都不禁感到毛骨悚然,是什么抹杀了孩子的纯真可爱,变得如今这般恐怖模样?
当今的世界,竞争激烈,社会资源有限,而家长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培养,天天补课,各种课外辅导,严重挤压着儿童的玩耍时间,儿童的书包越来越重,思想也被迫过早地成熟,“小大人”“少年老成”在我看来不是一个赞扬的好词。孩子的过早成长,心智过早成熟并不是一个好事。童年应该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纯真烂漫的,不应该被各种补习班、作业、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揠苗助长的急切愿望压低了肩膀。家长一方面剥夺了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一方面又以手机等电子产品为奖励,这无疑加快了童年的消逝。如何避免童年的消逝?作者没有在书中给出解决办法,没有具体的解决办法,但是,你看到了一个赤裸裸的被侵蚀的童年的世界。
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吗?尼尔曾说:“学校是所剩的唯一承认儿童和成人有重要的不同的社会公共机构。”无论学校的努力多么微不足道,学校将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成为童年消逝的最后一道防线。”孩子需要童年,我也看到近年来许多所初高中学校都严令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园,我想家长也应该多陪伴孩子,不要给他们报过多他们并不喜欢的课外辅导班,也尽量不要以手机等电子产品作为奖励。多关心孩子,关注童年,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