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农村,是世纪之初,我刚满十岁,两个哥哥,一个还在打工,一个考上大学。家里欠债累累,但多少有些盼头。
二十年前的农村,我家已经告别了旧房,住进了砖瓦房,电视也从黑白变成了彩色的。虽然只有堂屋是新房;虽然院落还是黄土夯实;虽然角落还存栏鸡鸭鹅,气味熏陶;虽然院子里移栽过来的葡萄树,散发着被鸟儿啄食过后的阵阵酸臭味;虽然倾盆大雨过后,院子里会变成汪洋大海,出墙的水沟也市场被堵……但总好过十年前了。
二十年前的农村,虽然门外道路还是土路;虽然街道两边堆满了玉米秸秆;虽然隔壁家的槐树枝伸出墙外好几米了还无人顾及;虽然成行的房舍还参差不齐;虽然墙头的铆钉上拴着的电线还杂乱无章;虽然挂满墙头的电表盒子像一个个的勋章……但总好过十年前了。
二十年前的农村,人们不会为大气污染忧虑,农村见天是蓝天白云;二十年前的农村,树木是绿的,草丛是绿的,田野是绿的,远山是绿的,甚至河沟都是绿的;二十年前的农村,人们还步行去耕作,人工来收割,田间地头唱着歌,聊着家长里短,早晨走时捎着饭食,中午饿时就近找个阴凉,席地而坐,田间地头,赏着美景,吃着农家饭,这是现在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二十年前的农村,人们没那么复杂,东家人手不够了去帮帮忙,西家眼看要下雨了庄稼还没收完就去帮帮忙,邻里简单和睦,日子清苦幸福……
二十年前的农村,人们的穿戴刚开始讲究,尝试新颖,头顶时髦发型,尤其过年,走街串巷,显摆显摆。流行的话不是“吃了吗”“喝了吗”,而是“在哪儿?”“城市热闹不?”“坐过火车、飞机没?”。二十年前的农村,人们还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思想还在自家的田间地头,屋里屋外,没出五服的亲戚去世了,赶紧忙活忙活;西头老姑家的二闺女家的大小子结婚了,送点啥。二十年前的农村,吃喝不讲究攀比,因为每家都过得差不多……
二十年前的农村,我十岁,还没坐过火车,最远到过县里。我们那一代还做着发奋读书,走进城里的美梦。我们走进了新学校上课,教室里安上了炉子,见识了第一次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聆听了别样生动的地理课。同学们开始交头接耳,诉说着稚嫩的愿想。学校东侧的沟还没填完,上流流过的灌溉的水还途径操场,村里老大爷养的猪还时不时的冲进学校找吃的……
二十年前的农村,虽然我们过得还很艰难,但人们开始有了盼头。
人们向往城市生活的意愿更强烈了;人们拼命挣钱的动力更足了;人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更多元了;人们讨论的话题更广了……
人们开始规划孩子的未来,规划家庭的未来,规划国家的未来;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事情也变得关心了,虽然田间地头的粮食还是宝贝,但是愿意走出大山,到外面看看世界了;喧闹的火车站也不光属于城里人了,扛在肩头的行李包攒动在站台上的背影也越来越多了。
话说回到我的家,开始规划四周房屋的改建了,家里的老大也说上媳妇了,家里的老二也走出农村,去北京上大学了,还有个十岁的老三,也开始喜欢余秋雨《文化苦旅》这样的文学作品了……
二十年过得真快,二十年又好像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