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读《水浒传》,其中鲁智深菩提醉打山门的故事吸引了我:五台山的魅力到底何在?外公博学多才,我决定邀请他与我一同前往五台山一探究竟,不明白随时请教。
到达五台县,穿过熙攘缓慢流动着的人群,检票,算是进入了五台山景区,五座深绿的山峰矗立在远方。五台山属于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近五百里,由一系列大山和峰群组成。从地上望去,五座高峰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有趣的是,若将手掌倒立,手指间便能几乎与其贴合。
五台山是佛教圣地,文殊菩萨的道场,但要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攀爬黛螺顶。
站在山脚往上看,可以看见一片红色的建筑,其旁绿树成群,遮盖其底部,常有飞鸟而过,因仰视,亦不见其顶部,仅露出红与黑色的身体,大有冰山一角之感。我惊讶:“咋这么高啊?”
外公回答道:“是啊,有1080层台阶。”
“哈?那我还是坐缆车吧。”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修行需要一步步的来,首先持戒。除了戒掉坏的习惯,最主要的是戒掉自己做坏事的心。这样你的定力,才会提高。比如现在,如果能剔除自己偷懒而坐缆车的心,登顶后一定能收获。”外公说。
“那还是爬吧。”我似懂非懂,踏上台阶。
长长的台阶与地面呈50°角,由土黄的砖石砌成,其间不见缝隙,可见工匠技艺高超。这1080层台阶,名为大智路,名字与台阶数皆与佛教相关。即使1080层台阶,愿意攀爬的也大有人在,还有人三步一磕头,似乎正细数自身的罪恶。道旁全是翠绿,却没有蝉鸣,在喧嚣燥热的夏天有这么一个清净之地实属难能可贵。
半山腰,往旁看去,离地面已有些高度,一眼望去都是黑顶平房,乌泱泱一片。旁边有人坚持不住,毫不顾忌地坐在石阶上,狠狠扇着风。
看见周遭人都歇息了,也刚准备小憩一会儿的我,只听见外公说:“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真正考究人的,不是事情,而是在事情中,你的心会怎样动。心不动,则达到修行人的标准,心妄动,则是凡夫的标准。不要因为旁人儿影响了自己前进的心。”
我羞愧,抛下偷懒的心,向上进发。
真正登顶,映入眼帘的是黛螺顶高大的匾额。据说这地方以前名叫大螺顶,还是皇帝亲笔改的名,看向四周:天上白云朵朵,鸟儿自由穿梭,微风拂来,云儿便悄悄向前移动。望下看,远处的山变小了,房子汇成一片黑土地,使人心明眼亮。
尽兴地呼吸着新鲜空气,整个人都升华了,攀爬的劳累一扫而空,剩下的只有美景映入眼帘的欣喜与轻松。虽然毛主席说过“无限风光在险峰”,但攀爬的过程更令我印象深刻,一开始的兴致勃勃,中途的心神不定,登顶前的望眼欲穿,最后的身心合一。
佛祖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求。一个人有了“修行的心”,就要坚持“修”下去。人往往想要“修”很容易,能坚持“修”到底的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