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过去乡村的贫瘠,过去年货的准备并不如当下日常的吃食丰盛,可能这也是年味越来越淡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在平日里都想吃能吃到了,过年就就没那么多的惊喜去细心的准备,更不会充满期待的等待那几日的大快朵颐了。
炒年货种类并没有很丰富,瓜子花生,还有炒米。相对来说,炒米是比较复杂一点的。炒年货要提前准备好一定量干净的细沙,真的是沙哦,洗干净用锅翻炒过的,这并不是每年都需要重新准备的,一般都是重复多次使用,没有使用期限。沙的颗粒度大小是比较有讲究的,比瓜子花生炒米都要小,这样方便筛子筛漏,沙和瓜子分离。
糯米的妙用真的很多,在美食界少了糯米估计就少了三分之一的美食吧。
炒米的最先一个准备,是提前很久把糯米蒸熟,晒干成一粒粒的,俗称“因米”(音译),所以,其实炒米就是炒“因米”。
灶台真是个妙用,长大后在城市生活,就没见过这种比较大的灶台,在农村的却是个每家必备装备。
因为炒年货一般也是安排在一天,每户单独的量并不需要这么长时间,所以一般都是几家约定一起炒。
小孩就一边炒一边吃,尝尝味道到位了没,灶台里有人添柴火,有人抡锅铲,也有人筛筛子。先将沙子炒热,再倒入瓜子,翻炒,这时候就不能再碰沙子了,很烫。炒到感觉很香但还差一点点熟透的时候,就盛到筛子里去了,筛子下面放的是大斗,一定要大过筛子,这样沙就不会掉出来,筛过之后,瓜子就留在了筛子里,筛子的大斗里,将大斗中的沙子重新倒入锅中,开始炒另一锅。
沙子的妙用其实很重要,一般技术到位火候把握的好的掌勺的“炒工”,炒好的花生瓜子壳都不带糊焦的,所以吃起来味道好,看起来也干干净净,吃完手上更是干干净净没有黑乎乎的吃炒糊的花生之后的那类痕迹。当然,这两种没有沙子的话,果实都还是能炒熟而不糊,可以吃的,只是没那么好看而已。但是炒米没有沙子就是完全不行的了。
“因米”变成炒米,除了在年货时候见过,后来长大一点,有炸爆米花的,可以炸的更大一点。
炒米也是可以存放的,封口存放保持干燥,可以直接吃,脆脆的,也可以用开水泡着吃,放点红糖。在过年期间,除夕清早来一碗,然后开始准备年夜饭;拜年在早上的,也有泡一碗炒米,然后主人家准备饭,围着小火炉边吃边聊。还可以在宰年猪的时候,用盛着炒米的盆接猪血,搅拌均匀,猪血凝固后,一块块的炒米猪血,放到小炒火锅里,也是很好吃的。
因为从糯米到炒米,自制起来工期长,还讲究要好的天色,好炒工,要太阳能及时把蒸熟的糯米晒干,要炒工把握火候,所以做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少,虽然相对其他的年货还算比较好携带的,但这个麻烦也是让这门“手艺”几乎没有人做了。炒好的瓜子花生价格成本相对生的也没有增加多少成本,所以,这个集体炒年货的“传统”,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科技的进步,提高了事情的效率,也在不断的剔除掉在“高效率高价值”导向下,那些“没有意义”的无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