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从小喜欢听故事?

注:《故事效应》书评

为什么人类从小喜欢听故事?

还记得你小时候依偎在父母怀中听故事的情景吗?

爸爸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想必你我在小时候都眨着眼睛如此这般哀求过父母满足自己听故事的渴望。纵然时间过去了这么久,当我们回忆起来的时候依然历历在目。我们是如此熟悉那时的情景,以至于忘记了去问:为什么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呢?

什么是故事?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得清楚什么是事故。字典中已有的解释在此不赘述了,书中的定义别有一番情趣,甚至有些诗意化。

作者引用本雅明的话给故事下了定义:故事是“来自远方的亲身经历”。这句话道处了故事的两个特点:

  • 故事不是切身、天天可以遇到的经验。
  • 故事能给人以代入感,让人信以为真。

当我们尚年幼无知的时候,对于周围世界的经验和知识都极度匮乏。这个时候,爸妈口中牛郎与织女,小红帽与大灰狼等各种二样故事极大地扩张了我们的认知范围。

在故事中,小孩子的想象力得以发挥到最大。虽然很多故事是虚构的,但小孩子分辨不了真假,他们向往故事中的世界,盼望着长大了有一天去游历。

因此,故事是孩子好奇的目光,是连接已知与未知的桥梁。哪怕有一天他们长大了,意识到故事是假的。但却不可否认,小时候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惊奇和幸福的情感体验却真实地留在了心中。并且,会一直存在下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故事有这么大魅力呢?

故事的魅力

故事有哪些魅力?和创意又有什么关系?问题的答案和作者写作意图是一样的。在作者杨照看来,故事的魅力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人本能地喜欢故事。并且,人还喜欢讲述、参与到故事中来。
  2. 能耐心听故事的人,往往是对日常生活以外的事物抱有高度兴趣的。
  3. 相反,不爱听、会听故事的人,往往封闭和保守。也不太可能有创意。
  4. “故事意识”一旦被唤醒,可以召唤一批新的“听故事的人”。
  5. 人类对说理“反感”,对故事友好。

  • 最初的故事是怎样诞生出来的?
  • 故事是如何潜藏在人类经验中的?
  • 组成故事的因素有哪些?
  • 如何讲述一个好故事?

如果你想知道以上问题的答案,那么不妨将这本书买来看看。

虽然这是一本讲述故事好处的书,但书中作者并没有刻意说教。而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好处只能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阐述。人会在享受故事中期望听到更多的故事。

对我而言,它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我重新去审视故事在文化占有的独特意义。美中不足的是,书中很多观点只是点到为止,缺乏深层次的探讨和阐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