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病找不同的医生看,结果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好像谁说的都有理。如骨折了,甲医生说应手术,恢复概率90%,乙医生说说应等待自愈,概率同样90%。听谁的,怎么办?
1、医学上90年代发展起来了循证医学,是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它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怎么从以往的知识和经验中,找到最匹配现有问题的解决方案。从此临床医学面貌焕然一新。
2、过去的医学也讲证据,也看文献。而循证医学强调的是怎么获取证据,以及对证据进行等级分类,以及重点是如何应用证据。
3、故事:莱纳斯.卡尔.鲍林是美国著名化学家,曾两获诺贝尔奖,媲美居里夫人,但其晚年却与医学瓜葛不断。这源自他出版的《维生素c与普通感冒》《癌症和维生素c》两本书。简而言之,鲍林先生发现了维生素c的神奇,他先认为维生素c可抗病毒,每天服用1000毫克的话可预防感冒。之后建议癌症患者每天服用10克,并建议尽可能早服用大剂量,作为常规治疗的辅助手段。
4、原因在于他接受了生化学家欧文斯通的建议,他自己服用了大量维生素c, 并且感觉良好,不仅不怎么得感冒,而且得的感冒也不很严重了。后来鲍林又接受了另一个医生卡梅伦的假说,并且做了有较多样本量对照实验,然后又把维生素c的功效推广到了癌症的治疗。
5、但美国著名的梅奥诊所做了三次实验,对367例癌症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结果发现,每天吃维生素c10克的人和吃安慰剂的对照组相比,病人的生存期没有什么差别。
虽然争论仍然不休,但医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大剂量维生素c不能作为癌症常规治疗手段。
6、关于上面相关证据的划分。
其一、卡梅伦医生的假说属于理论推导,一般不能做临床证据。因为不仅要做实验,且是要做真人的实验。即假说或动物实验的结论,是等级非常低的证据,属于循证医学里的四级证据。
其二,鲍林先生亲身试验过维生素c, 且感觉良好,书籍推出后,也有读者用自己亲身经历支持其观点,这些仅是“个案报道”。另外反对声音中包括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反对意见,看作是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意见。
这些个案报道、临床经验和专家意见,尽管比假说靠谱一些,但也属于等级比较低的证据,被定为三级证据。(我们平时听说某亲戚朋友的治疗情况,或某个专家权威的临床试验,也是个人经验)
第三,鲍林和卡梅伦设计有缺陷的试验,通过一定样本量的临床实例获得的结论,可以视为二级证据。
第四,而随机对照双盲临床实验是最靠谱的方法,它最大限度避免各种混杂因素对于结果的影响,在循证医学里被视为等级最高的一级证据。
7、选择能够获得的最高等级证据。
实际中的随机对照试验,因为各种条件限制,临床上大部分的研究都没法设计出理想的随机对照来。例如有的双胞胎孕妇的双胞胎,双胞胎之间特殊情况下是没有中间隔膜的,此时容易出现两个胎儿的脐带相互缠绕,然后打成死结,严重者导致两个胎儿死亡。当检查出现这种状况时,终止妊娠的时机就成了很大的问题,太早太晚都不行。
也不能做随机对照实验,因为发生类似情况的概率很低,约为0.1%,很难获得足够的样本量进行研究。同时即使有足够的样本量,也不能为了对照而随便拿两个胎儿的生命去做实验。
8、此种情况下,就要对已发生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用分析结论作为证据,虽说仅为等级中等的证据,但是可以用来指导决策。这时的结论是大约在32~34周之间终止妊娠最佳。
但具体到某个孕妇身上,在医疗条件不同的情况之下,什么时间终止就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了,此时就必须用到医生个人经验了。
即虽然都希望尽可能获得最有说服力,等级足够高的证据,但当证据不足时,就要找到符合条件的,相对高等级的证据。
9、所以对于同一个病,不同医生给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案,作为没有专业医学知识的普通人,应该看两个医生各自参考的证据是什么等级?首先选择参考高等级证据的医生的方案。其次两者参考的方案属于等级相同时,说明不确定性非常高,听谁的差别都不大。
201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