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沐雪/文

        和朋友聊天中,愈发觉得自己大脑记忆功能的退化,那些过往深深浅浅的人事物也总是显得模糊不清,若是不费力的提取、拼凑或加工它们,估计迟早也能忘的一干二净。是大脑意识的消极与懒惰吗?还是潜意识里觉得生命中的一切其实并没不重要?是多年修习用功的小有成果?还是随着年岁渐长后功能的退化,或许都有,但这种状态,内心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少了许多没有意义的信息扰动和悲悲戚戚的无病呻吟。

      这两年很少写文章了,有时,灵感上来写个开头,被诸多杂事打断之后,也便作罢,无所谓非要怎样,非不要怎样。尤其是上山小住之后则愈发深有其感,远方的朋友偶尔会发来信息,问候我住山感悟,我思索了良久回复到:“觉得人能呼吸着,就很好。”

    行于世间,人难免不被集体意识所捆绑,生出:“觉得一定要这样,必须要那样才可以”的固化认知,于是,恐惧、焦虑、迷茫,外忧内困也便由此产生,但,我们是否可以叩问内心,真的一定要这样,必须要那样吗?或许,有一天我们就便可以自我解绑从困境中走出来。

      我们在心里常常会说:“如果我们的未来是这样就好了。”于是,我们基于过去的经验和碎片的信息完成了一个或数个对未来“理想”的构建,殊不知,过去的经验和信息在因缘的迁流中从来不可能重现,那“理想”又怎么如你所愿地被实现呢?而且,更麻烦的是,所谓的这个或数个你所构建的“理想”,还并非自己一人独立完成,我们还不自知地把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圈进你的理想范畴,要求他们配合一起完成。

      若是细心观察时就会察觉到,当理想构建完成时,内在就会有某种想要去实现或获取的东西,而一旦失去了当下,理想与现实即刻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冲突和矛盾,内心便会有个声音,它时常会提醒你说:现实不应该是这样,而应该是那样,我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你应该是这样而不应该那样,于是,我与你、父与子、师与生、人与神。。。。。我们就会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形成掌控、要求、冲突与矛盾,那么,心就不可能自由。

      我想,重点不在于说我们是否急于需要去否定和肯定“理想”,而是去回溯在我们生命的过往,那些构建了无数坚不可催的“理想”,它给我们带来的是积极,正向、安定、有质感的生命状态,还是给我们带来了恐惧、忧伤、挫败和动荡不安的生命状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小时候的都是看着《心灵鸡汤》、《美丽心灵》、《智慧背囊》之类的文章长大的。时不时大人也会给我讲一些这方面的故事。...
    江有汜丶阅读 184评论 0 0
  • 万历15年是明代267年历史中平平无奇的一年,但在黄仁宇先生看来,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可以深刻反映明代制度的症...
    2959dc042f96阅读 214评论 0 0
  • (一) 近来五中讲学,授业硬笔书法。以子昂所书《道德经》为范本...
    大拙堂阅读 294评论 0 0
  • 文/王少明 “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竟说武亦姝”, 前几日,在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决赛上,来自上海的复旦大学附属高中...
    王少明wsm阅读 535评论 4 16
  • 【原创】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评分】⭐️⭐️⭐️ 【微信公众号:漫游在云海的鲸鱼】支持复制粘贴读书笔记 目录 书...
    漫游在云海的鲸鱼阅读 95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