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向来都很有趣,而且不同学科放在一起常常会碰撞出好玩的火花来。英国的地理学家詹姆斯·费尔格里夫就让我们见识了一把将地理、历史与政治关联起来的奇妙化学反应。
《地理与世界霸权》出版于1915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爆发的时候、而书中有两个预言在今天看来不仅基本证实了,还准确地让人有点心惊。
一个是关于德国的,詹姆斯写道:
“对物质利用效力近乎膜拜式的迷恋,埋下了战争的祸根。我们必须立刻做出决定,最后的危机已经来临,因为无论是德意志的地理位置还是它的人民的本性,都没有改变。”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很清楚,德国就如这条警告中所说的一样,相继两次世界大战它挑起的战争越来越大。
另一个是关于中国的,詹姆斯作出了以下的总结:
“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可以断言,一方面,不论清朝统治者的结局如何,中华民族并无衰落之象;另一方面,中国的历史仍将受地理环境和来自陆地和海洋的一些庞大势力的支配,尤其是这些势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使中国越来越趋向于统一,并结合得比过去更加紧密。”
就至今为止的情况来看,这条预言也同样得到了正确的验证。
詹姆斯先生能在100年前就作出如此准确的惊人预言,并不是因为他有时光机可以到未来看一看,而是建立在对一个国家/地区的地理、历史的深刻认识和深入分析之上。
我们常常对地理有一种误解,认为地理知识不过是知道一些地方的名字,以及知道这些地方在哪里,或是知道关于它们的一些典故。这些只不过是地理学最基础的知识,而真正的地理学应该是和其它学科一样,需要研究的是地理对人类、对社会、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暗示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的生活方式乃至性格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生活在沙漠、森林、平原、海洋等不同地方的人们能够获得的生活资源不一样,生活方式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自然也不一样。而一个民族/种族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民族乃至周边国家/地区的命运。回顾整个人类史基本上就是一部人类迁徙史,大家都在寻找更适合居住的地方,努力获得更多的资源。而地球上适合居住的地区和资源的分布都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不再适合居住,当地的人们就会走出去,冲突和战争就这样自然地发生了。
詹姆斯根据人们不同的居住环境分析某一个地区人们的性格、生活方式和历史。他认为沙漠中的埃及是历史的开端,便从埃及开始带着读者一点点看完了欧亚,着墨最多的是欧洲。这点不难理解,就像我们的世界地图会将中国放在中间一样,他们的世界地图也是将欧洲放在中间的。只是当书中将欧美定义成“文明社会”生活着强大的民族,将“非洲”视为落后地区被“野蛮民族”所占据的时候,我产生了疑问。欧美所谓的“强大民族”和“文明社会”是被环境逼迫出来的,那里的人们需要迁徙需要进化武器发动战争掠夺资源,而非洲的地理环境决定了那里生活的人们不需要衣服,能在自然中自给自足不需要通过战争抢夺别人的资源,究竟什么是强大什么是落后,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野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