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书虫”,我有妙招
X2107葵花班 马瑞依家长:刘霞辉
作为一名一年级的家长,家有小书虫,甚是欣慰与欢喜。很多家长问“瑞依妈妈,你是如何培养你家女儿的阅读习惯的?”我想了想,我好像没有招,好像又有妙招。
我家七岁的女儿点点,是一条地地道道的小书虫。只要有书在,她就能立刻安静下来。看书,让她语言丰富,思维敏捷;看书,让她见多识广,性情灵动。回想这几年,对于孩子阅读习惯无意识或有意识地培养的某些行为,好像是可以做一些总结。
一,种下种子。
曾经一些无意识的行为,没想到竟然在女儿心里种下了阅读的种子,而且开始在一年级初显成效。
在成为一名母亲之前,我深切地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于是在我得知自己腹部孕育了一个奇特的生命时(一个月),我就买了三本绘本,每天隔着肚皮抚摸着孩子,一句一句给她读绘本里的故事。慢慢地,点点在肚子里头开始会和我互动,睡前如果不给她读故事,她会在我的肚皮上鼓上几个小苞,仿佛在说“妈妈,妈妈,我要听故事”。当我轻轻地读着,调皮的小点点立马就安静了。有时候爸爸也会参与进来,这个时候啊,我们家点点就变得十分文静。
二,持续培养习惯
在点点带着啼哭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晚,随身放在待产包的绘本故事又派上用场了。在坐月子期间,我陪孩子,孩子亦陪我。每天晚上依旧是雷打不动的绘本故事时间。四个月开始坐得稳的时候,点点开始自己翻阅。你瞧,这样儿多认真呀!她肯定在想“哦,原来妈妈读的故事是这个样子的呀。”
三,随处可摘的阳光雨露
种子发芽,开花、结果都离不开阳光雨露。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慢慢地,小点点经过课外阅读的滋养变成了大点点,她说话比同龄人更早、发音更清晰、语句表达更完整。我想这大概和每天听我读绘本故事是有关的吧。于是,我会给点点买很多课外读物,矮桌上、凳子旁、床头边······但凡点点能触碰到的地方,我都会摆上几本儿童读书。不管孩子看不看、看不看得懂,都没有关系。就让课外读物成为孩子随处可摘的阳光雨露吧,滋养着她的心灵。
四,有意识地修剪
在点点四岁的时候,我仍然选择的没有意识地培养,但是当有一天我把点点阅读的图片分享在朋友圈圈,我的硕士导师告诉我:给孩子的读物要有选择性,从这以后开始有意识地给她选择一些读物。在种子变成小苗儿的时候,那我们大人要有意识地给予修剪。
同时受到硕士导师培养她孩子的影响,每次看到老师家的孩子看着厚厚的书,孩子时不时皱眉、时不时咯咯傻笑,这不正是孩子苛求知识该有的样子嘛?在书中不断自由翱翔、寻找精神圣地。
五,独木不成林:成长的伙伴
当小苗儿开始长成小树的时候,它需要伙伴,共同向上长枝,共同向下扎根。很庆幸我扮演了这个重要的角色。在孩子四岁的时候,我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硕士,我每天坚持阅读与写作,我每天坚持学习。在我开始要学习的时候,我会和孩子说“宝宝们,妈妈要学习了哦”。读研的这三年,亏欠孩子挺多,因为自己的工作压力大、学习任务重,我很少像之前一样陪着朗读,睡前阅读。而这恰巧无形成了孩子的榜样,她从小就知道,妈妈学习我不打扰,妈妈看书我也看书。对于她读书,我也不提要求,我不要求读完后写读后感。她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当然我会推荐书,万一不喜欢也没有关系。但是我会引导她去读,比如在读四大名著的时候,我会挑选其中的一个故事说得有声有色,这样就激起孩子的阅读欲望,忍不住自己接着读,甚至会让孩子讲给我听(我装作不懂)。我也会和孩子一起读,比如在读《三毛》系列的时候(共四本),我会和孩子一起读,一起感受书中的角色,时而同情三毛,时而一起哈哈大笑。
在开始时,有些字不认识没有关系,我会让她自己结合图片猜,后面学了拼音自己拼。现在的小点点已经可以读不带拼音的课外书了。
除了家庭阅读氛围,我还比较喜欢带孩子去书店。只要遇到周末有空,我就会带孩子去书店坐上半天。看到孩子挑选到自己喜欢的读物,靠着书架坐在地板上时而傻笑、时而皱眉别有趣味。
但凡遇上我外出旅游、出差、学习,我都会带上孩子,同时她会带上她心爱的书籍,高铁上、飞机上、酒店里随处都可以看到她看书的可爱身影。让她和我一起“行走拓宽世界,读写重建心灵”。
六,静待花开
就这样,从一开始地无意识培养,到后来的有意识培养,我一直遵循的是孩子的成长规律,抓住关键期,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剩下的就是交给孩子自己,我们则静待花开。现在的点点七岁了,很荣幸成为了怀化雅礼的一年级新生,她已经拿到了阅读小天才,而她看过的书远远不止老师本子记载的这些必读书目、选读书目。
让孩子没有任何地压力去读书,快乐地去读书吧!当读书这件事在她心里留下的只有快乐和喜悦时,离她是小书虫就不远了。所以我培养小书虫好像是没有招,好像又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