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1

听冯唐《张居正大传》, 作者朱东润先生,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文学史家、教育家,先后在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执教 。

张居正五岁上学,十岁通"六经",十二岁就考中秀才。因此也深得荆州知府李士翱的喜欢,李士翱因为做梦梦见了白龟,觉得是祥瑞,就给他改名叫"居正",字"叔大",希望他以后能"持正秉大",做国家的栋梁。

十三岁张居正去考乡试,当时负责巡查的湖广巡抚顾璘是个爱才的人,一看他的卷子,简直惊为天人。但是顾璘觉得这孩子太年轻了,这么早让他中了举人的话,少年得志容易飘。于是,他硬是把张居正给刷了下来。三年后,十六岁的张居正再次参加乡试,中了举人。

张居正二十三岁中进士,进了翰林院,成了庶吉士。他在翰林院那十几年,一直在研究国家的典章制度,研究财政、军事、人事。他知道,光会写文章没用,将来要治国,靠的还得是这些"实用之学"。这种蛰伏是极大的智慧,也是极大的煎熬。你得压抑自己的愤怒,隐藏自己的锋芒,甚至要对自己看不起的人笑脸相迎。这需要多大的心性和忍耐?所以,真正的强者不是从还不低头,而是知道为什么低头,也知道该什么时候抬头。

管理,本质上是一套让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的机制。张居正的"考成法"就是这么一套机制。张居正做的 "封贡互市",用经济手段来解决军事问题。这就是真正政治家的手腕。他看的不是一时的荣辱,而是长远的利益。他不在乎别人骂他"软弱",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和平。

张居正搞的"一条鞭法",简单说,就是把所有的税收和徭役都折算成银子,然后按田亩和人头来收。这就把税制简化了,堵住了大部分腐败的漏洞 。

张居正 有圣人的抱负,也有权臣的手腕;他有惊人的才华,也有巨大的性格缺陷,他是一个孤独的能臣。他是成功的吗?短期看,他成功了;长期看,他失败了。

他死后,万历皇帝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怠政, 张居正辛苦十年攒下的家底,被万历皇帝挥霍一空,明朝也一步步地走向灭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