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2日上午9点,工作室主持人李彤老师以及福田组青稞籽部分成员于景秀小学齐聚一堂,举行第二次线下小组会议。本次会议是针对家庭探究实践活动书稿进行集体讨论,进行二次修改、定稿。
有了第一次的研讨作基础,老师们的文稿有了进一步的完善。本次研讨对后期的视频脚本的编写也提出了建议,李彤老师将探究实践内容分为观察类、实验类、工程类、模型类四大类,并对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提出了相应的流程设计要求。
王仁秋老师分享
福田区景秀小学王仁秋老师分享《水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一稿。大家提出修改建议,阅读部分最后要聚焦于水这个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这种实验类的活动要遵循假设—计划—实施—结论的流程来展开。其中,实施部分要包括实验过程以及记录,结论部分要依据情况使用恰当的方法对信息进行整理,再形成正确的结论。
江晓倩老师分享
福田区园岭实验小学江晓倩老师的《模拟地球转动方向和地轴倾斜程度》一稿中,巧妙的利用“一颗倾斜的糖葫芦”模拟地球倾斜。李彤老师也对模型类的活动提出了修改意见。模型类活动要注重原型与模型的对应,将原理解释清楚,在此基础上建构模型,再利用模型进行演示。
研讨结尾,李彤老师也对撰写视频脚本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张思琪老师率先完成了视频脚本,为工作室老师们提供了模板。
张思琪老师分享视频脚本
工作室成员们利用周末时间作专题研讨,现场修改文稿的时间长达8个小时,老师们对撰写科技活动文章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尤其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形成了相应的体例。老师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思考,完成后期的视频脚本和拍摄工作。
文稿:林慧玲
图片:林慧玲
审核:姚晖 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