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霍山石斛
霍山石斛称米斛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救命仙草”“中华仙草之最”“健康软黄金”,国家濒临灭绝的珍稀药材。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产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霍山县,大多生长在云雾缭绕的悬崖峭壁崖石缝隙间和参天古树上,生于山地林中树干上和山谷岩石上。霍山石斛能大幅度提高人体内SOD(延缓衰老的主要物质)水平,对经常熬夜、用脑、烟酒过度,体虚乏力的人群,经常饮用非常适宜。霍山石斛有明目作用,也能调和阴阳、壮阳补肾、
霍山石斛历史上一直贵为皇室专用,皇帝们为了长生不老而用霍山石斛炼制长生丹。也成为新贵们争先到原产地抢购的养生保健佳品。霍山石斛历史上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救命仙草”现代人尊称为“中华仙草之最”“健康软黄金”,用霍山石斛加工的饮品——枫斗,被称为“枫斗之王”。
霍山石斛茎直立,肉质,长3-9厘米,从基部上方向上逐渐变细,基部上方粗3-18毫米,不分枝,具3-7节,节间长3-8毫米,淡黄绿色,有时带淡紫红色斑点,干后淡黄色。叶革质,2-3枚互生于茎的上部,斜出,舌状长圆形,长9-21厘米,宽5-7毫米,先端钝并且微凹,基部具抱茎的鞘;叶鞘膜质,宿存。
总状花序1-3个,从落了叶的老茎上部发出,具1-2朵花;花序柄长2-3毫米,基部被1-2枚鞘;鞘纸质,卵状披针形,长3-4毫米,先端锐尖;花苞片浅白色带栗色,卵形,长3-4毫米,先端锐尖;花梗和子房浅黄绿色,长2-2.7厘米;花淡黄绿色,开展;中萼片卵状披针形,长12-14毫米,宽4-5毫米,先端钝,具5条脉;侧萼片镰状披针形,长12-14毫米,宽5-7毫米,先端钝,基部歪斜;萼囊近矩形,长5-7毫米,末端近圆形。
花瓣卵状长圆形,通常长12-15毫米,宽6-7毫米,先端钝,具5条脉;唇瓣近菱形,长和宽约相等,1-1.5厘米、基部楔形并且具1个胼胝体,上部稍3裂,两侧裂片之间密生短毛,近基部处密生长白毛;中裂片半圆状三角形,先端近钝尖,基部密生长白毛并且具1个黄色横椭圆形的斑块;蕊柱淡绿色,长约4毫米,具长7毫米的蕊柱足;蕊柱足基部黄色,密生长白毛,两侧偶然具齿突;药帽绿白色,近半球形,长1.5毫米,顶端微凹。花期5月。
石斛具有秉性刚强、祥和可亲的气质,有许多国家把它作为“父亲节之花”。父亲节送石斛兰,表示坚毅、勇敢。石斛的花语是:欢迎、祝福、纯洁、吉祥、幸福。黄色的石斛兰是在父亲节或父亲的生日时赠送父亲的花,寓意父亲的刚毅、亲切而威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
生于山地林中树干上和山谷岩石上。产中国河南西南部(南召)、安徽西南部(霍山)。模式标本采自安徽(霍山)。
霍山石斛,属未进化的的气生兰科植物,其生长条件极为苛刻。保护范围内海拔高度300至900米,阴凉湿润通风的环境。多生在河涧,沟溪山谷旁峭壁上,常与苔藓、石苇等植物附生在一起。喜阴凉、湿润、通风多雾的小气候。在气温14℃时开始生长,气温20-26℃、空气湿度在80%以上最适宜;如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在20%以下时,则叶脉变黄、叶片下垂、茎现皱缩;如崖缝渗水过多则易烂根致死。
霍山石斛,又称米斛,是石斛中的极品,是中国国家濒临灭绝的珍稀药材。其干燥茎(霍枫斗)和鲜斛均可入药。
《本草纲目》记载:石斛甘平无毒。主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定志除惊,轻身延年,益气除热,治男子腰脚软弱,健阳。逐皮肤风痹,骨中久冷,补肾益力,壮筋骨,暖水脏,益智清气,治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
霍斛富含多糖、氨基酸和石斛碱、石斛胺碱等十多种生物碱。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鉴定:多糖含量为18.974%,总生物碱含量为0.030%。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眼、咽、肺。胃、肠、肾等器官和血液、心血管等疾病有特殊疗效。能抗白内障,延缓衰老,抗突变,抗肿瘤。
使用方法:除遵医嘱入药外,还可取干品1-2克,在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可饮用一周。可与西洋参配伍,能增强放、化疗病人的抗癌能力和防治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