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遗忘的动物。对于自己的过去,无论是不愿,还是不能,还是不敢,总是希望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不过,一代人的烙印总不会因为不被提起而消失,相反只要那一群在相近或相似时刻出生的,总会在奋斗之余发现彼此经历过同一个时代。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与其说是长辈对你的期望,不如说是内心的渴求。你能做的只是按着自己心中最好的样子去行动,正如一块顽石,只有在刻刀的作用下,才能让其有着棱角分明的线条。《子弟》中的小满,虽然已经在形式上离开了那座工厂,但是在实质上却从来没有远离过——那里有爱,那里有恨,那里有希望,那里有生活,那里有回忆。
对于读者而言,无论你经历过这个时代,还是没有经历过,你都会发现童年对于成长的初始意义与终极关怀。记忆中的童年,总是美好而模糊的,美好只是因为当下的处境很艰难,很无奈,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将自己掩饰在童年的影子里,是为了更加坚定信心去改变现状,模糊只是因为我们无法回到过去,在单行程的人生中,我们不仅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而且也不知道你身边的至朋亲友会以什么样的目光去审视你,甚至你对自己是如何在一瞬间变成当下的样子,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子弟》的我们正年轻,年轻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相信明天比今天好,正是作者潘一掷将自己的人生体验融入文字中,没有修饰,没有虚伪,有的只是“直面”与“正视”。在时代的湍流中,我们终究四面八方。活着,最好的心态就是接受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需要的是坚强的内心,毕竟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你,我对于你只是一面镜子,镜子中的你与镜子外的我,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从一个相当长的周期看,一点也不重要!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时间给予了我们每个人沉默的权利,但一旦你放弃沉默,时代同样给你麦克风,你可以说出自己的故事,也许满堂喝采,也许无人关注。在厂矿这个相当小的圈子里,重复父辈的故事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你并不知道父辈的故事。庆幸,当我们日益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时,潘一掷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往事并不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