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反思:课堂上那些成人世界的“想当然”
——关于本周十九节课后的反思
2021.10.11-10.15,短短五天,刷新了我的上课记录,本周我一共上了十九节课,最多的时候一天五节连上。这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于我来讲,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是满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除此之外,我更想写下一些值得今后注意的地方,让以后的教学中尽量避免的“大人世界的想当然” 。
第一个要记录的是“鞋套”事件。
关于为什么要穿鞋套,我曾经也持怀疑态度,如果是单单为了防尘,那么我们上课的机房平时也喜欢开窗,灰尘不也很多吗?如果是为了不让孩子们的鞋底弄脏机房的地面,那么,我们学校回廊形的建筑连接着每一栋楼,孩子们在宽敞的走廊玩耍、嬉戏,保洁师傅每天把地面擦得像镜子一样干净,孩子的鞋底应该也是干净的。所以,纠结来纠结去,我说服自己是为了让孩子们养成一个好习惯,穿总比不穿要干净,至少不用经常拖机房的地面,而且,等孩子们长大了,去到高端的实验室,对于穿鞋套也会自然的接受……其实,我之所以思考这么多,是因为一个孩子问我:“老师,为什么一定要穿鞋套呢,我想不明白”,我当时正在帮一个孩子调试电脑,顺口就说:“这个问题我在第一节课上已经解答过了呀!”孩子看了我一眼,说:“好吧。”后来,我重新回想这个事情的时候,挺后悔的,其实孩子是知道学校的规定,也听过我第一节的解释,但是当他进入机房以后,应该是感觉到了鞋套的“不必要性”,关键班里还有同学忘记带鞋套被班主任说。所以,我后来又仔细的想了想怎么来给孩子们再解释这个“鞋套”的存在原因,于是就有了跟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困惑这样一个过程,同时,还让孩子们先说说为什么要穿鞋套。“鞋套”的事情就算有了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结局。
第二个要记录的依然是“鞋套”。不过,这次不是“穿不穿”的问题,而是“不会穿”的问题。为了迎接孩子们到机房上课,我给大家每人买了一双鞋套,在进机房的时候发给他们,孩子们很高兴,我也很高兴。大部分孩子都把鞋套穿好了,去到自己的座位上。我正准备来个激情澎湃的开场,一个声音从门口传来:“老师,我的鞋套穿不上”我扭头一看,笑了:那个小家伙不知道把鞋套的松紧带拉开,然后把脚穿进去,他是用鞋套包脚,结果一松手就掉了……我觉得他好可爱,就过去给他示范了怎么穿,他恍然大悟。下课后,我笑着跟同事分享这个有趣的事情,突然间脑子一闪:是谁告诉你三年级的孩子就一定会穿鞋套的?!是呀,三年级的孩子也不过才八岁,他的人生经历里也许没有去过机房这样的地方,我怎么就不能跟孩子们简单示范一下或者问一下他们是否见过并会穿鞋套呢?这绝对是我多年来一直忽略的,是站在大人视角下的“想当然”。
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指法训练”的第一课,代课前听小哲老师说,孩子们已经学习过指法了,需要的是进行强化训练。于是,我一上来便直接让孩子们进行“指法测试”,在巡视的过程中,不断的有孩子举手“老师……”“老师……”“老师……”……我有点晕,也有点懵,原来,他们并不是我以为的“指法都没问题了,只是要提升打字速度”,而是连基准键位、基本指法、上档键、大小写字母切换、输入法切换……还把握不住。于是,我只好暂停了他们的训练,并把几个关键的集中性的问题给他们进行了强调和演示。在接下来同年级的课上,我便不再让他们直接开练,而是先进行提问、解答、小结,同时还安装了带手指指法演示的“打字高手”给他们进行强调。在后来的训练中,整个机房除了打字的声音,没有孩子再不停的喊我,我也有了精力进行巡视和对个别的孩子进行指导,当下课铃响,听到孩子们说:“怎么上其他课感觉过得那么慢,信息技术课的时间就过得这么快呢……”看到他们嘟着嘴,不情愿的离开机房或者围着我说东说西不想离开,我的心里是满满的幸福感。
后来的几节课,我又强调了开机和关机的步骤,也是那个时候才发现,原来有的孩子连显示器和主机都没有分清楚。思路不仅回到了我刚教学的时候,赵校每次听课都说我的语速太快,我一直没明白是什么意思,还有的时候,我刚讲完的内容,到了练习的时候,有的孩子就无处下手,我会着急、会没有耐心、会责怪孩子没有专心听讲……原来,不是孩子们的问题,是我的问题——我太多太多的“想当然”,不仅拉远了我和孩子们的关系,也拉远了我和优秀老师之间的距离。哪怕我有了比较高的职称,有了各级的优质课,有了各种荣誉称号,但是,我好像从来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没有真正关注过他们的需求。我每天享受着他们甜甜的问候,享受着他们纯真的爱,享受着他们可爱的笑脸,想来真是受之有愧。希望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能一直觉醒着、觉察着,真正从“儿童视角”出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进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