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致良知,欢喜信奉,以清净心,修圣贤行。
闻致良知,即自悔过,为道做善,日日精进。
闻致良知,明心见性,智慧俱足,辩才无边。
致良知,学就不难,不学就难,天下事,做则难者亦易;不做,则易者也难!
人分南北,心性不分南北,故圣人之心,吾性自足。
良知本自具足,因心有贪欲和不明而不彰;
财富本自俱足,因能量不足和消耗而不得;
智慧本自俱足,因认知有限和障碍而不显。
自足圆满,无需从外界拿一分一毫,既如此,给予即符合大道。
致其良知,断疑解惑,以至诚心,心诚则明,至诚达天。
今立宏大志,必至无上道,时时勤责志,永无退转心。
善护念头,清净无染,无尽宝藏,自然显现;观照此心,精乎其微,圣人之道,悉皆俱足。
天生一颗明珠,久被尘埃封锁,一朝尘去光耀,照亮学子归途。
知道,勤学问道,从心而发;说道,朋友责善,化育人心;论道,求道不倦,论道不厌;行道,无我利他,心正行直。
善恶之道,所谓利他为善,利己为恶,善恶变化,苦乐自受,当信圣言语深,当信做善得福。修圣贤行,积福累德,无量无边。
心之所动,善恶即分;念之所动,善恶自现。起心动念处,吉凶始成。心吉则道吉,心合大道,乃致良知。道不变,用体在变。天下之大,此心安于何处?合于大道耳,无住相也。当时时观照此心。
心本无善恶,善恶存乎一念,境随念转,于事物处有善恶,知境有善恶,如何修得此心?以更高心为心,如云下之见雨,云上阳光普照,烦恼自消。
然惑道者众,悟道者少,须离恶择善,勤而行之。
良知本体无动无静,向内反省,遇事磨,皆是用功。天命之谓性,超越有无之谓性,超越善恶之谓性,性即本体。岩中花树,“未见此花,此花与汝心同寂,看得此花时,此花在汝心中一时明白起来”。知心外无物,心物本是一体,非两端。然一“寂”字甚妙,凝于一时,不为眼前的形象所拘束,也不被一切的观念所拘束。
良知本无知,无知而无所不知,致其良知,凡人皆圣,说文解字,转说转糊涂,欲解而缚愈紧,欲辨而义愈渊,何故?未指核心,未见真章,未明心性。在事事物物上求理,终不得理,心即理,心即道,心外无理。不因假相而迷惑,向着存在彻底的打开,做诚意功夫。
敬于圣贤,是为大善,实当习之,截狐断疑,拔诸贪欲,杜众恶念。
人皆有过,乃真实人性。自认无过,当是浅薄,众云无过,多半虚伪。
人皆有憾,乃真实人生。不见缺憾,麻木自欺,宽容接受,幸福自在。
故只做善事,莫问前程,只读经典,用心体征。致良知,听从内心之呼唤,挣脱生命之牢笼,重塑生命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