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因为一部片子的成功,带给了机械设定全新的概念,把属于幻想世界的机械人与现代科学理论结合,使机械设计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机械的设计重点从造形结构转为机械理论上的认识,结合现代的科学理论,有理可依成为现代机械设计的基础。因此从“机械设定”延伸出“机动力学设计”(メかニツクデザイン)和“机动理论设计”(メかニツクデザイン)。此类形的机械人在各方面都较有说服力。轻为贴近现实,所以易让人接受。我们称它为“真实”(リアルさ)机械人。
但机械设定的“真实”与“角色性”有概念上不同的地方。何谓科幻作品中机械的“真实”性?只是因为与现实中的飞机、坦克。或者其它机械特有部分共通相似的地方。因而让人有接近现实感觉。而并非真正的“真实”。这样的机械设计有些进退两难,机械人原就是幻想世界的东西。明显和现实的生活是不符合的,但又不能说机械设计只能是“角色性”。因为人们不会对那些脱离现实而又毫无意味的东西感兴趣。在幻想作品中设计机械的“真实”感是很难的。
在日本,大部分人的童年是伴随着“角色性”的スパ系机械人成长的,虽然现在看来那时的作品如何的糟糕。但在这部分人心中却有不可代替的位置。国内的观众接触日本的机械动画较晚,只因有GAME的“机械人大战”,所以只知道机械人有“超级系”与“真实系”之分喜欢超级系的人,他们对作品中的机械人只有一句话“爽”。但这份感觉就似过眼烟云,还是“真实”系的留给FANS的印象最深,回味最多。
而且“真实”的机械人作品还吸印着大部分的非机械人FANS。你喜欢哪一种呢?
附录:
1979-1982 真实系机器人的崛起
随着白色MS的登场,机器人动画展开了新的一页。不同于以往,这类动画最大的魅力是借由精细的设定而产生出的强烈真实感。“真实系”这一名称也是由此而来的。
1979 机动战士 高达
1980 无敌机器人 特莱德G7
1980 宇宙战士 巴鲁蒂奥斯
1980 宇宙大帝 西格玛神
1980 传说巨神 伊汀
1980 太阳的使者 铁人28号
1981 百兽王 高莱恩
1981 黄金战士 黄金泰坦
1981 战国魔神
1981 太阳之牙 达哥拉姆
1981 六神合体
1981 银河旋风 布莱格
1982 机甲舰队
1982 战斗机甲 萨芬格尔
1982 魔境传说 阿克罗邦奇
1982 银河烈风 爆神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