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实在是一个很神奇的社交圈,不像微博关注的是一些自己欣赏的陌生人,也不像豆瓣知乎,登上去基本是为解决问题或所谓拓宽知识面,大抵都是开心的事儿。随着年龄增长,我们越发明白朋友圈这个名词本身即为悖论,能从全方面够格称得上是朋友的人,大概就两三个,形成什么圈呢,只能大家手拉手成为一个不标准的正方形。
微信朋友圈里面成了鱼龙混杂的微缩社会。包括有你几百年不见面小学同学,一联系就是你好xx月xx日xx酒店,我们结婚了。还有大学时候求过情希望他不要让你挂科的大学老师,以及发布动态时需要反复三遍确认是否成功屏蔽的同事老板和远房近亲的七大姑八大姨。
我们开始焦虑了,发朋友圈不是一个类似于记下自己生活的过程,其性质不是能上锁的日记本,而是能产生某种影响的人际关系网络。
通常关系最亲密的朋友发布的动态,有时的确会使人产生不适感,是类似于说好的大家一起丧,你怎么偷偷走上小康之路了呢,可真不够意思啊。不过因为是最好的朋友,于是我们这种人性的劣根性不会太明显的展露出来。总还有些内心的理性声音讲说,这可是朋友,苟富贵勿相忘,我不能嫉妒好朋友。虽然我做不到朋友过上好日子我由衷开心,由衷谈不上,表面还是得开心一下,不然还是人吗?
终极恐惧来自于那些和我们不太熟,却又或多或少与我们的生活有所交叉的普通朋友。没错,我们眼里容不下他们的好,比眼里容不下沙子还要夸张。
普通朋友是我们从小到大上学积攒起来的宝贵财富,原先大家都被关在几十平米的教室里从早到晚,一起受罪。如今可能是爹的原因也有可能是运气的问题,当然更没准就是智商的个体差异吧,使得看似相同的起点,十几年后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延伸出了截然不同的生活。
A型,学业有成型。平日也不见他发什么心情,突然有天就晒出了名牌大学的入学通知书。更甚者是发一张风景照,定位却在某某大学门口,你想想,这总不能是到此一游吧。人一看,莫名开始火大了。心想这什么水平,原来考试班里吊车尾,还不如我,现在还摇身一变成高级知识分子了。
B型,跨越阶级型。结婚照也是有阶级之分的,有人的婚纱是婚礼前两周从淘宝店买来的,有人则是请设计师定制的,全世界独一件。此类情况多数出现在女同学们身上,她们或靠着婚姻或凭借自己,实现了一些财务自由,开始从金钱上刺激大家。仅仅在北上广深拥有房产这可不够,还得时不时出去旅游个几趟,购物不能是为着国内外差价的便宜,是得为了地区限定国内断货。东南亚过于掉价,是万万不能上朋友圈的。最好是小众地方,音译过来中文都念不通顺的那种,美术馆博物馆咖啡馆,滴,打卡。这些全部都是满足自己虚荣心的装逼犯,你放下手机从鼻子里冷哼一声,不以为然。
C型,安稳平凡型。朴师傅的平凡之路唱的不对,真正热爱平凡的人没事不会去跨越山和大海,人山人海通常也不愿意体验。他们极其有秩序,按部就班的成长结婚繁衍下一代,使下一代和自己这一代同样听话,继续家族安稳之路。平凡也惹人生厌,凭什么你不用每天六点爬起来挤地铁,晚上十一点还在灯火通明的写字楼里无偿加班。为什么你拿着那么点儿工资也可以生活的很好很快乐,这不应该。
发现了没,人人都有焦虑的缘由,不但比上不足,比下也分不清到底谁才是更可悲的那一个。
想开一点吧,每一型的人都有自己的比较对象,说不定你们还在互相嫉妒。过好自己的人生,关闭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