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孤 独 这两个字拆开看,有小孩子,有水果,有走兽,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刚从朋友那里借来这本书时,读了前三章差点放弃了,庆幸坚持了下来,从第四章开始我就被那一波三折的情节吸引住了。虽然全书都在探讨艺术与美,世俗与个性,常人与天才之间的矛盾和相互作用,看似枯燥得让人读不进去,但是作者借助人物之间频繁乃至激烈的对话,以“我”——一个小说家的视角去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断人性,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令人感慨、深思、触动的故事,所以后来几乎一口气读完了。
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故事的主人公,人届中年,却毫无征兆地放弃证券交易所经纪人的牢靠职业,抛妻弃子,去巴黎追求绘画的俩想,甚至毫不在意饥寒交迫的生活。其本人更是性格怪异,自私自利,不接受任何人的好意,丝毫不在乎自己的画卖不卖得出去。最后他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在那里创作出了一幅又一幅震惊后世的作品,最后在他患上麻风病逝世前,却又叫土著女子将他在住房四壁上画下的伟大作品连同房子付之一炬。
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我们的生活很单纯、很简朴。我们并不野心勃勃,如果说我们也有骄傲的话,那是因为在想要通过双手获得的劳动成果时的骄傲。我们对别人既不嫉妒,更不怀恨。
记得最初听说这本书就是因为那句:“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但读完会发现,全书几乎没有一个字眼与这个书名相关,作者留给读者的是一个自己理解的机会。我想,是“理想与现实”吧。
我们早已习惯以身份、地位、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一旦跳脱这个范围,那就是怪异的、失败的、遭人讥笑嘲讽的人生。我怀疑的是:一个城市里富裕的成功人士就一定比一个乡下种田的农民更幸福吗?我们早已习惯被社会评价体系圈禁,我们这一代就是只有一个目标:念书、找好工作、挣钱、买车、买房、过衣食无忧的生活,“比其他人过得好”就是幸福。
学霸室友说:有钱做什么都是情趣,没钱做什么看起来都是苦中作乐。
现在的网上时不时有些新闻:一些人名校毕业,却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去小城开个店,去乡下种个田,过上悠闲自在的生活。底下有人羡慕的同时评论一句:还不是钱挣够多了才有资格追求那种生活嘛。
这个话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吧,我只知道: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自己是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记起暑假里的某天,母上大人突然和我说:要不把咱家房子卖了,我们环游世界去吧!那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赶紧卖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洛一丽一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本书是纳博科夫流传最广、争议最多的作品。开头真是经典,不过相较本书的翻译版本,我还是更喜欢上面于晓丹译的版本。
前段时间,“南京火车站猥亵儿童事件”、“恋童癖”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出于对那一特殊人群心理的窥探欲,我就翻开了这本小说。读完,我当时只有一条评论:洛丽塔哪怕有一丁点儿爱她的继父亨伯特•亨伯特,我也许就当这个故事是HE了。
他伤了我的心,而你干脆毁了我的一生。
文章以男主人公的回忆和自叙展开,一开始读,我的内心里只有厌恶和恶心:简直在看一个变态如何不停地向读者证明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合情合理,几乎耐着性子在读。
然而书读了快一半的时候,我突然觉得:那种意淫到几乎罗嗦的语言,看起来似乎是很纯粹而真实的。纳博科夫的繁复长句简直让人莫名恍惚。
即使那个灰色结局不会改变,我也会长久铭记那个将“童真与性感”完美融合的少女——洛-丽-塔。
抛开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只当它是一本纯粹的小说,听完一个可以称之为“美”的故事,即使美到让人心痛而落泪。
高三时因为那首《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第一次认识了木心。
现在读大学,学习压力也很大,前几天却突然起意,想读他的诗歌和短句。插一句话说:现在读诗是不是会被人说装?哈哈,管人家说什么呢,读自己想读的呗,和看剧、吃饭一个道理。
读完觉得句句都美,却限于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语言水平,说不出到底哪里美。只是单纯地想把让我着迷的每一个句子都抄下来。
所以坦白说,写不出评论,只有原封不动的摘抄分享一下:
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
我们穷,只此一身青春
念予毕生流离红尘,就找不到一个似粥温柔的人
从前的那个我,如果来找现在的我,会得到很好的款待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生活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地风风火火
写这本书的时候,安东尼几乎与我们同龄,独自一人,告别了父母和家乡,跨越几千公里到澳洲求学。读的时候觉得这个男生真是任性又矫情:文字从不加标点,总带着一只叫“不二”的兔子玩偶,还整天和它讲话。
后来觉得,那些在孤独的时候安东尼对自己说的话啊,不正是我们这个年纪每个人心底时常冒出的想法么?难道有一大批书粉说被安东尼的文字暖到,我没有那么受感染,却也会习惯地在独自一人的时候读他,算是把它从“厕所文学”升级到“床头文学”了,哈哈~(书粉别打我啊~)
那些我们一直惴惴不安又充满好奇的未来 会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觉得它们是明亮的
总是莫名地觉得幸福 尽管我还不知道幸福是个什么东西
什么是开心的事 总要以后回忆起来才知道
比起深邃的东西我更喜欢肤浅的不过偶尔深邃一下也许并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