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学习之路(三)

还是接着昨天的一个前置基础知识。学习笔记如下:

八、软件质量特性

描述当前软件是否好用,在当前的软件行业里我们所采用的一套标准是基于ISO组织制定的。以下六大特性:

功能性:软件需要满足用户显示或者隐式的功能

易用性:软件易于学习和上手使用

可靠性:指的就是软件必须实现需求当中指明的具体功能

效率性:类似于软件的功能

可维护性:要求软件具有某个功能修复之后继续使用的能力

可移植性:当前软件可以从一个平台移植到另一个平台上去使用的能力

example:(易用性的例子) 比如一个简单的计算器,输入框中的数字输完后没有清空,虽然也能得出正确计算结果,但这会让用户产生疑惑,用户到底是否已经点击计算按钮,所以不符合易用性。这就算是软件的缺陷。

PS:软件的缺陷判断都可以从以上六条标准去判断。

九、软件测试流程

1。需求分析

当前阶段的核心目的就是梳理清楚我们需要设计的点是什么

需求的来源:需求规格说明书、API文档、竞品分析、个人经验

2.设计用例

用例就是用户为了测试软件的某个功能而执行的操作过程

设计用例是有方法的(等价类、边界值、判定表。。。)

3.评审用例:对当前的用例进行添加或者删除

4.配置环境

环境:指的就是当前被测对象运行所需要的执行环境(操作系统,软件安装,数据库配置等等)

环境分类:操作系统+服务器软件+数据库+软件底层代码的执行环境

5.执行用例

一般在执行用例之前会做一个冒烟测试。“冒烟测试”的核心就是先快速找到当前软件最主要核心的功能进行测试验证,如果有问题则将此版本回退给开发。

如果“冒烟”测试通过,后续才会进行全面测试。

6.回归测试及缺陷跟踪

回归测试:指的就是当我们将某个缺陷提交给开发之后,由他们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需要再次测试

缺陷跟踪:指的就是当测试人员发现某个缺陷之后需要一直对其进行状态的跟踪

7.输出测试报告

将当前的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可视化的输出。方便其他人去查看。

8.测试结束

将整个测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文档进行整理归档,方便后续版本使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