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很适合速读,如果你平时就会自己搜索如何聊天的相关文章/视频的话,你可以整理出自己所需要的、还未掌握的要点;又或者是整理出系统性的笔记。作者分为三章(三个主题):如何开口惊艳、如何让熟悉变信任、如何进行说服谈判。我只重点摘录前两章,第三章的内容我认为可实践性一般,因为我看过讲得更好的——史欣悦老师的《关键对话20讲》。
从陌生到熟悉
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先介绍你们共同的特点。
引用对方说过的一些很有战略思想或者和别人不一样的观点,那就是对方的得意之处。只要你提出来,对方就会自动接话和延伸话题。
日常常用公式:侧面表达我有关注到你+赞美+提问。
偶尔提出一些小的请求:引起对方好感+引出目的。
常常赞美
好的赞美有哪些特点呢?
◦ 真诚的、发自内心的。
◦ 令人放松的、不夸张的。
◦ 灵活的、多样性的。
1.配合小礼物,比如:
送领导领带:“谢谢您一直以来的信任,希望您继续领着我、带着我,一起成长和进步。”
2.满足对方需求-马斯洛五大需求。
◦ 曲径通幽—含蓄而高级。
比如:从整体表扬。有效倾听
可以养成这样的说话习惯
◦ 不把压力转移给对方。
◦ 说话有重点:该具体具体,该略过略过。
◦ 注意自己的说法方式:讨论,而不是否定。
要注意自己和对方的情绪
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
◦ 去陈述事实,不编造故事。
◦ 去表达自己,不评价别人。
◦ 去讨论感受,不争论道理。对方很愤怒时如何聊?
核心问题就是对方的怒气。
聊天的第一句话可以说:“能让您这么生气,一定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
接着要帮助对方理性思考。
如果对方是针对你而发怒,你要立即找出纸和笔来,把对方说的话记录下来。并且表示:“我一定要把您说的记下来,然后从中体会和分析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便于我们以后很好地沟通。”
如果对方是针对别人,你要打开手机,开始录音。你当然不会傻傻地说:“我要录音,将来听听你都说了些什么。”而是要说:“您说得对,我现在就收集证据,帮您出气。不好意思,因为我不是当事人,所以我需要记录事实,这样我才有为您伸张正义的武器。您能允许我把过程录下来吗?”
当对方开始和你讨论细节,在你的追问下回忆过程的时候,他不会把你当作情绪的垃圾桶,而是在形式上和你成为统一战线的盟友,似乎你们正在一起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想办法。这样的氛围出现的时候,相信我,没有什么问题是难以克服的。
最后,你一定要巩固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要因为危险解除而放松警惕,导致一步不慎,满盘皆输。要知道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通过你的有效制怒手段虽然控制住了情绪,但是依然有可能出现倒退的情况。
当对方说:“我刚才大吼大叫发火,你不会生我的气吧?”
你可以先和对方站到统一战线,然后再根据关系,重新组织一下语言。例如,你可以说:
“我也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只是我对你没脾气。”
别让气氛尬住
把不愉快的天聊愉快
1.对方是一时失言,这种情况下,不一定要说点什么,你可以一笑了之。
2.对方的确存在一些与你不同的价值观。比如,对方很爱八卦、很爱批评别人、很小心眼、很孩子气,而他希望你和他在同一阵营。这种情况下的聊天,既不必扭曲自己来适应对方,也不必批评和指责对方,因为这种小缺点上升不到人格层次的批判。遇到这样的人,当对方在你面前指责第三人的时候,你要从对方的逻辑中跳脱出来,不必陷入具体的评论中。
当对方说,××的形象真糟糕。
你可以友善地提醒对方:“你看你已经具有很好的品位了,所以你还是对缺乏审美能力的人嘴下留情吧,因为你有对方所没有拥有的东西。”
3.对方的问题带有一些冒犯性,但是你又不能不回应时,你可以用一种轻松的话语来化解。
比如对方问:“你买房子了吗?”
你说:“就差10万就凑够了,正等着朋友帮忙呢。”当对方说我很忙时
1.对方当下很忙,所以想拖延
你应该礼貌、客气地“紧追不舍”。
2.对方的忙是一种常态
站在对方的角度,找出对方和你之间需求的交集。
3.对方的忙是借口
说明你只呈现了事情,而没有表达出价值。
你要以别的方式来寻找机会。例如,多角度衡量你的要求为对方带来的好处有哪些,思考对方的处境,分析对方现在的迫切需求是什么。不投其所好也能聊好天
“你今天做什么了?”
“练瑜伽了。”
“瑜伽多久练一次比较好?我打篮球,一般一周只能组织一次,你呢?”
“瑜伽和篮球不一样,我们没有场地束缚,我一般三天练一次。”
“看来你安排得很规律,你平时生活也挺从容吧?”
“还可以吧,工作不是特别忙。”
“那太好了。要是你明天有时间,我可以邀请你一起吃饭吗?吃饱了有劲儿练瑜伽。”
“呵呵,你真逗,我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会说大话才会谋大局
以下是三种有效的说大话的方式:
1.在时间上打造一种大气魄。
当我们求一个人帮忙的时候,我们说:“除了你,我不知道谁配来做这件事!”就是给对方制造一种他很重要的感觉,令对方在心理上得到巨大的满足。
2.在树立自己的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时要敢于放大。
3.在和对手竞争的时候,展示自己的大格局。
--
也许有的人会有一种顾虑:自己说的大话,别人会信吗?
其实,在人的心理上会接受自己熟悉的东西。这不是一个推断,而是心理学家验证过的一条经验:罗伯特·扎荣克是一位权威的心理学家,他在密歇根大学教学期间,因所引领的引发争议和赞誉的开创性实验而获得了声誉。比如,他发现人们对熟悉的事物有一种正面的情感。由此,论证了简单暴露效应,或者叫作多看效应。
在他的一系列研究中,有一项研究是向被试者呈现一些随机图像,包括汉字、表情和几何图形,当被问及最喜欢哪一个图像时,他们会选择他们见过最多次的那个。
所以,你说的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多次重复,直到大家产生熟悉感,慢慢再过渡到信任。
语言中的权力平衡
“我们约的周日一起吃饭,我想改日期。”
“好的,没问题。”
“我想改成周六。”
“好的。”
“上次说的是川菜,我想改成粤菜。”
“好的。”
“那么,我们周五再确认一下吧,也许我周六也很忙。”
“好。”
这位男士回应的四个“好”,看似为对方妥协了很多,但实际上却给对方产生了很消极的感觉。
“我们约的周日一起吃饭,我想改日期。”
“好的,没问题。”
“我想改成周六。”
“周日你有什么安排吗?”
“我的妹妹想从外地过来看我。”
“好的。”
“我最近不想吃川菜,我想改成去吃粤菜。”
“我知道一家很有名的粤菜馆,我们周六先去尝尝看,如果味道特别好,那么周日你妹妹过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带她一起去。”
“好的……”
在这则对话中,这位男士在“服从”女士安排的同时,以了解信息的方式获得了回报。还通过为对方提供价值,进而掌控了主动权。
引入第三方,把僵局变活
一个小男孩在院子里搬石头。他是个很小的男孩,石头对他来说相当巨大。他手脚并用,依然无法把石头搬走。
小男孩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把石头搬起来,但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最后,他伤心地哭了起来。整个过程,男孩的父亲从窗户里看得一清二楚。当泪珠滚过孩子的脸庞时,父亲来到了他面前。
父亲的话温和而坚定:“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
垂头丧气的小男孩抽泣道:“我已经用尽全力了,我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
父亲亲切地纠正道:“儿子,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因为你没有请求我来帮助你。”
父亲弯下腰,轻而易举地搬走了石头。
要完成一件个人之力所不能及之事,须善于借用外界的、他人的、团队的力量。
通过提问发现所想
“你的爱好是什么?”
“我的爱好是看书。”
“你每周用多少时间看书?”
“啊?我这个周末去看电影了。”
“那这个月你看什么好书了?”
“这个月我没看书,我追了一部电视剧。”
“噢,那你只是以为自己爱看书,或者你以前是个爱看书的人。你现在的爱好只是看电影和电视剧。”
这个是作者提出的例子,我觉得作为跟他人聊天的话,很需要看对象是谁,是在什么场景下。这个例子更适合作为时常反问自己的一种方式,比如我就被这段话背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