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扎进皮肤时常常没有什么感觉,最多感到一丝疼痛,那一丝的疼痛好像是你碰了一下尖锐的东西,刺痛的时间非常短暂。大多数的时候,患者根本不知道已经进针,而是当针尖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医生把针左右捻转、上下提插或轻轻摇动时,才会意识到针已经进入你的身体。这时候,针刺的部位会出现一种或酸或胀或麻或重的感觉,更奇怪的是这种感觉还能向一定的方向扩散或传导。当医生知道病人有这种感觉时,他就会颇有成就感地告诉患者:“得气了”,“气来了”。这也是中医典籍中所谓的“气至”。如果让受针的人来形容这种感觉时,即使没有任何气的知识,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气。
其实,施针者并不需要受针者告诉他的感觉来判断气是不是来了。在行针时,自己手指上就有感觉。如果你钓到过鱼的话,鱼上钩以后鱼竿突然沉以及随着鱼的挣扎一松一沉的感觉就和气至的感觉非常相似,气至的时候,针下就会有突然松开或收紧的感觉。难怪针灸古籍中把这种感觉描绘为“气之至也,如鱼得钓饵之浮沉”。说来也怪,气一来,病人的症状特别是疼痛之类的症状,立刻就轻了。
针刺的通俗说法是"扎针"。西方也有扎针一说,但对于西医来说,扎针的目的是把药物注进体内,无论是皮下、肌内还是静脉内注射,所用的针治疗作用的是药液而不是针头和注射器。中医"扎针”,什么药液也没有,怎么就能治病,而且其效果有时还真是立竿见影?人们在称赞它的神奇的同时,不禁会有一系列的疑问为什么医生要选择一定的部位针刺?有时在手上,有时在腿上,有时会至还要麻烦病人脱衣,在背部或腹部针刺?为什么平时不小心被针或尖锐的东西刺到时感到的是疼痛,而针灸治疗时针刺却会出现酸麻胀重的感觉?如果患者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医生还要使用手法使这种感觉出现呢?针刺得来的气究竟是什么气?为什么气来了,症状就减轻?归根结底,针刺到底为什么能治病?
要回答这些问题,只有到经络和经络学说里面去找答案了。经络这个词听起来很深奥,其实很简单。它说的是人体五脏六腑与躯干四肢以及全身的其他各个部位之间联系的方式或通道。在这个通道中,流动着气,气给予它们能量,让它们具有功能并协调它们的活动。流动的气是看不到的,但也许会感觉得到,它是极其微小的能量物质或功能物质。气流到哪里,就会在那里根据需要提供能量,就会在那里起到气应起的作用。那么,经络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在我们讨论经络之前必须说明,不管是经络还是经络学说都是古人对一些医学现象进行的独特总结,同时也是古人给后人留下的医学之谜。经络的本质迄今为止尚未得到解剖学的证明。之后,我们只能根据有限的史料和近代对经络的研究文献,对经络和经络学说的现有认识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