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老师是我在上一家心理机构心理咨询实习时的同班同学。大家之间都只呼其名,唯独对于她却都有些尊敬的称呼“D老师”, 因为她的年龄比我们这些70后,80后都长很多,应该是和我们的长辈同一个时代了。
也可以想像,无论在哪里,D老师坐在那儿,一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因为举座之中就属她的年龄最大。经常会有人把她误认为讲课老师,D老师总是坦然的告诉对方:“我也是学生。”她的坦然,让我们和她的交往轻松自然了很多,慢慢的,也没有人把她当异类了;慢慢的,习惯用同学的身份来看待她。但对于机构而言,心里当然是有其他想法的。实习结束时,机构在她和一位专业水平明显不如她的同学之间选择了另一个人,D老师被淘汰出局。我们虽然嘴上替她打抱不平,却也心知肚明,有哪一家用人单位会雇用一位七老八十的人呢?机构也要盈利,当然偏爱年轻有干劲的人呵,这就是现实。从那以后,D老师就消失了,也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了。人人都想她一定是回去养老带孙子了,我们都很理解她,只是,想起再也见不到这位励志的老人,心里或多或少有些淡淡的不舍。
故事没有结束,一年以后重回那家心理机构参加精神分析小组读书会,奇迹般地又碰到这位老太太。她好像一点变化都没有,头发还明显的烫过,染过,显得很精神。她也是在微信群里看到小组的活动通知赶过来参加活动的。交流间,知道她如今受聘于一家心理咨询机构从事企业EAP方面的咨询,是那家机构最受欢迎的咨询师,忙的咨询都接不过来了。同时,她依旧四处学习,参加督导,成长小组,和可以做她子女的人学习,生活非常充实忙碌。闲聊间谈到那次被机构拒绝录用的事儿,老太太有她自己的怨气,可是好强的她似乎并没时间抱怨,四处奔波给自己找机会,要证明自己可以成功。找着找着工作居然被她找到了,做着做着居然成了最受欢迎的咨询师。
记得在做同学时,好奇的问过老太太:“很多您这个年龄的人都忙着养生,跳广场舞什么的,您不去和同龄人参加这些活动吗?”老太太瞪我一眼,口气里还有几分轻蔑:“我哪有时间做这些呢?”
D老师刷新了我对老年人的认知,真正的衰老不是用年龄来衡量的。我真希望当我到了她这个年龄,能和她一样充满求知欲,身体健康,内心强大!还有,坚决不向他人的偏见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