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不能只靠过去的经验来判断
1、为什么不能只靠过去的经验来判断?
对于火鸡事件,看到其前1000天的生活(但没有看到第1001天令人震惊的被宰杀事件),会认为没有证据表明会发生大事,即黑天鹅事件。但如果理解为有证据表明黑天鹅事件不会发生,这就犯了逻辑错误。这两种说法之间的逻辑差距实际上是非常大的,但这种差距在你的思维中却显得很小,所以二者可以相互替代。所以我们不能只靠过去的经验来作判断。
2、除了证实偏见,人的认知还存在哪些偏差?
我们对微小的逻辑错误是没有免疫力的,除非我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否则我们很可能会在无意识中将问题简化。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推理机制不适用于复杂的环境,当一句话的措辞稍有改动后,其语义会发生很大变化。
在原始环境里,“大部分杀手是野生动物”与“大部分野生动物是杀手”这两种说法之间的差异是没什么影响的。虽然混淆二者是一个错误,但几乎没什么影响。我们的统计直觉还没有发展出认为二者差异很大的思维习惯。
3、领域特殊性是什么?
领域特殊性的意思是,我们的行为反应、思维模式和直觉取决于事物的背景,进化心理学家称之为事物或事件的“领域”。
我们在推断和行为反应上的领域特殊性表现是双向的:有些问题我们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却不能在课本中理解;有些问题我们更容易在课本中理解,却不能在实际应用中理解。
4、如果不靠过去经验来判断,我们靠什么来来判断?
我们可以通过负面例子而不是正面证据接近真相。与传统智慧相反,我们并不能通过一系列证实性的观察结果积累知识,就像火鸡的例子一样。但对一些事情我持怀疑态度,对另一些事情我却可以确定。这种非对称性具有很强的实际性。我们不必成为彻底的怀疑主义者,只需要成为半怀疑主义者。
我们可以“证伪”,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想,并开始寻找证明猜想错误的事例。
5、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现代世界是极端斯坦,它被不经常发生及很少发生的事件所左右。它会在无数白天鹅之后抛出一只黑天鹅。
第六章 叙述谬误
1、什么是叙述谬误?
叙述谬误指的是我们无法在不编造理由或者强加一种逻辑关系的情况下观察一系列事实。对事实的解释会与事实混在一起,使事实变得更容易被记住、更符合道理。
之所以出现这种谬误,是因为我们习惯于过度解释,偏好简洁的故事,而不是原始真相。这种倾向的坏处在于它使我们以为对事物有了更好的理解。
2、为什么人类如此容易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我们看到事实(并记住它们)却不做判断并抵制解释是需要花费很大努力的,大部分解释行为是在我们意识以外发生的,它几乎不受我们控制,是我们生物性的一部分。我们经常会做事后合理化过度解释,由掌管语言和演绎的左脑来进行,而进行思考的右脑在信息的获取、存储、提取、处理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信息越具有随机性,事物就越复杂,因而越难以概括,所以会出现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情况。
3、应该如何应对叙述谬误?
方法一:
如果叙述谬误导致我们认为过去的事件更具可预测性、更易被预期、比实际更不具有随机性,那么更合适的解决办法是更多地看到事件不可避免的部分,事情一定会发生的,老放不下是无济于事的,而不是去过度寻找原因。如果你在一个充满随机性的行业工作,你很可能经常因一些不好的结果痛苦地对过去的行为不断地复盘。在这种情况下,最起码你可以写日记,预测并记录预测的结果。
方法二:
人有两种思维模式:
系统1 经验模式,是不费力的、自动的、快速的、模糊的(我们不知道我们在使用它)、平行的、易出错的。
系统2 认知模式,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思考。你经常在教室里使用它,因为它是费力的、有条理的、缓慢的、有逻辑的、连续的、渐进的、有自我意识的(你可以觉察推理的推进)。它诱发的错误比经验模式少,因为你知道结果是如何得来的,你能够返回你的思考步骤,对它们进行适应性修正。
我们的大部分推理错误来自当我们以为自己在使用系统2,而实际上却在使用系统1时。
在平均斯坦,叙述是有用的,对过去的调查是有意义的。但在极端斯坦,事情是不会重复发生的,你必须对不易捉摸的过去保持怀疑,避免进行简单和直白的叙述。
避免叙述谬误的办法就是强调实验而非讲故事,强调体验而非历史,强调客观知识而非理论。
4、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有两种稀有事件:1.叙述中的黑天鹅现象,即那些现在被人们谈到并且很可能从电视上听到的黑天鹅现象;2. 无人提及的黑天鹅现象,因为它们不符合任何模式,在公共场合谈论它们会让你觉得羞愧,因为它们看上去不合理。第一种黑天鹅现象的发生概率被高估了,而第二种的被严重低估了。
第七章 活在希望的小屋里
一、为什么在现代环境,我们尤其需要超越感觉、活在未来?
我们的直觉是无法做出非线性反应的,因此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流向线性的、能带来可见成果的东西,而不是那些非线性、乏味而无情的重要东西(学习、健康、投资、亲情、友情等)。
线性情形下,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明确、清晰而固定的,因此很容易用单个句子表述,比如“银行存款增加10%能够使利息收入增加10%”。但现代生活中,非线性的情况较普遍,所以我们要超越直觉,看长期效应,活在未来。
二、为什么人一定要刻意练习不要暴露在大量信息之下,刻意练习关注长期大变化?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等待黑天鹅的人也不会是赚大钱的人,所以风险投资人比创业家赚钱,出版商比作者赚钱,艺术经纪人比艺术家赚钱。
你的幸福感更多地取决于正面情绪出现的次数(心理学家称之为“积极影响”),而不是某次正面情绪的强度。也就是说,好消息最重要的是要让人愉悦,究竟有多好并不重要。因此,要过快乐的生活,你应该尽可能平均分配这些小的“积极影响”。大量一般的好消息比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更令人感到幸福。
在一个短暂的时期里经历全部痛苦胜过在很长的时间里慢慢体会这些痛苦。能够超越痛苦与快乐的不对称,摆脱幸福感不足的状态,将自己置身事外,而靠希望活着才是好生活。我们要刻意练习关注长期大变化来获得幸福感,而不是长期暴露在大量让自己感到痛苦的信息中。
三、我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哪里?
我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向好的变化上,积少成多,而不是长期放在给我们带来痛苦的事情上。
四、为什么定投人生的价值观是根基,如果偏离会怎样?
定投人生的价值观让我们活在希望中,让人乐观向上,是成功的根基。偏离会让我们长期活在痛苦中,看不到希望,更难以成功。
第八章 永不消失的运气――沉默的证据
一、沉默的证据
有人把一幅画给一个无神论者看,画上画着一群正在祈祷的拜神者,他们在随后的沉船事故中幸存了下来。其寓意在于说明祈祷能保护人们不被淹死。无神论者问:“那些祈祷后被淹死的人的画像在哪儿?”
沉默的证据也叫幸存者偏差,如同只考虑没有淹死祈祷者来证明祈祷能让人不被淹死,是很荒谬的。
二、为什么不应该选择“突破性”行业,比如作家、演员?因为这类行业能出人头地的只是少数,存在幸存者偏差。大多数默默无闻的淹死的拜神者,则成为沉默的证据。
三、成功人士不值得模仿,他们正是大肆扭曲事实的人。他们只是运气好而已,其经验经过深入思考,往往站不住脚。其自传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武断地把某些品质与事件连成因果关系。
四、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躺在失败者坟墓里的人有如下共同点:勇敢、富有冒险精神、乐观等等,同那些百万富翁一样。或许具体的技能不同,但真正使两者不同的最主要因素只有一个:运气,只是运气。
第九章 游戏谬误――愚人的不确定性
一、何为柏拉图式的知识与非柏拉图式的知识?
柏拉图式的知识是条条框框的、过于理论化的书本上的知识。后者指能带来开放式思维、符合实现情况的知识。
二、了解别人的局限(很容易陷入各种认知偏差而不自知),你应该怎么办?
面对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各种极端斯坦情况较多,不能只关心大多数人能看到、简化的现象,要避免证实偏见、叙述谬误、沉默证据等偏差,要有独立思考能力,不能照搬成功人士的经验和方法。
三、塔勒布给的建议
远离叙述谬误的来源:关掉电视机,尽可能少读报纸,不看博客,训练推理能力以控制决策,对重要决策注意避免经验模式,训练自己辨别情感与经验事实之间的区别。要学会避免“过滤性错误”。让不确定性集中,而不是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四、为什么逻辑训练是你我需要学习一辈子练一辈子的?
人的行为往往受自身或别人经验影响,相信眼见为实,缺乏逻辑分析能力,这是人性使然,要做到独立思考,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做到理性。
五、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现存的人类天性不愿理解抽象事物,我们需要具体背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抽象事物。我们尊重发生的事,忽视本来可能发生的事。也就是说,我们天生肤浅,却浑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