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孔子站在(川)河水旁边(曰)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这个人,一般都不说大白话,总是要隐藏着一些深远涵义蕴意在里面。当然,就算是当时的孔子说了大白话,后来他的那些学生们也总要把老师的话往高山仰止方面推。以致后来历经了二千多年后,孔子的说过的很多话里的意思被解释得非常广阔,形成了一种沧海横流的大流域解释。这同时是符合中国农耕文化的深远智慧。
今天,如果我们能够把孔子的思维,结合他同时代的西方苏格拉底等古希腊哲人的思维一起来思考,孔子说的话,是说出了他从生活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只是孔子身处于农耕时代源头时代,没有必要让,人人都明白了,生活中的很多规律。所以孔子院的教学方法是“不悱不启,不愤不发”的启发式教育方式,只是让少部分人开启了智慧。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社会形态模式。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终究是百川归入海。
而在当时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泰勒斯,也刚好提到了水是蕴涵了所有的智慧。
人的一生,也像水流一样,曲曲折折,坎坎坷坷,起起伏伏,但终归要回到TA的那片海。
很有意思的是,经过人们不断观察研究,发现地球上所有的江河水溪流,从源头起点到入海口的直径距离,刚好与水流经过地球表面的比值是π。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每一滴水,从源头开始到海的经过距离,过程就是画了一个圆。
鲁迅有一次和朋友在一起喝啤酒,看到了一只苍蝇落在他们的配酒料上,他用筷子轻轻地一动,苍蝇就飞走了,可过了一会儿苍蝇绕了一圈以后又飞回到原处。鲁迅的朋友发出感叹说这多像是自己的人生经历,也类似苍蝇一样,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点。鲁迅把这段经历记录了下来。鲁迅在《阿Q正传》里面的最后情节,阿Q在赴刑场前画押的时候,又把人生像圆的话题,写了出来。
人生像画一个圆,这个圆的过程应该是为了百川终入海。
这又让我,不得不想到了美国的作家海明威,和他的《老人与海》。《老人与海》这篇短篇小说,我读过了好几遍,有时候会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这篇小说里的一些内涵。
我所明白的就是,这么多年不断地写,不断地跑着 ,这其中的方向似乎就是要去寻找那一片属于自己的人生之海。
这里的海。 一部分是包含了现实世界中地球表面的大海;而更多的一部分是包含了自己内心中所向往那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