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你,如果只能留一样遗产给孩子,你打算留什么?
有人说:想留给孩子万贯家财,保证孩子衣食无忧。
有人说:想留给孩子一个兄弟姐妹,长大后会有互相扶持的人。
有人说:想留给孩子谋生的技能,至少让孩子能立足生存。
有人说:想留给孩子良好的品质和智慧,孩子才能精神富足。
身为父母,总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希望孩子衣食无忧、幸福安康是父母的共同心愿。只是上面这些遗产能帮你达成心愿吗?
财富再多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甚至会让他们产生依赖思想,可谓得不偿失;兄弟姐妹要各自成家立业,独立才是第一要素;未来变化莫测,需要掌握的技能明天就可能被淘汰;良好的品质和智慧不是天生得来,也要靠学习和训练。
到底留给孩子什么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赢得未来幸福呢?
在教育领域耕耘近20个年头,原新东方高管、熊莹家庭学院的创始人熊莹女士,和其团队服务过上万个家庭,曾送近1800学生走进常青藤名校就读。多年的成功经验和观察使她总结出了“家庭才是教育主场”的理念,创造出了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切实可操作的家庭教育方式,总结出了教育的一些成功经验,其中她的最新著作《好妈妈就是家庭CEO》中提到:面对未知世界,我们最应该教给孩子的是五大底层能力,包括成长力、学习力、意志力、共情力和表达力。
其中,成长力是基础思维能力,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才能充分发展成长力,而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则会早早地放弃。这两个思维模式概念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她对我们指导孩子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我们常见有些孩子小时候成绩很好,中学后一旦难度增加,成绩会迅速下跌,并脾气也越变越差,再也没有起来的;而有些孩子小时候成绩平平,却后劲十足,成绩一直呈平稳上升趋势。决定这两种孩子后劲发展的是智力水平吗?
卡罗尔.德韦克通过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证明: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在面临学业难度增大的压力时,学习成绩并不会有太大的滑坡;而固定型思维的孩子,不仅成绩会滑坡,还会把原因归结为“我在某学科没天赋”、或者“某个老师我不喜欢”。
因为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努力更重要,努力可以改变一切,更看重过程;而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天赋决定一切,更看重结果。正是因为这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导致遇到同样的学习困难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结果。
所以成长型思维是会让孩子赢在未来的重要思维模式。思维决定想法,想法影响行为,也最根深蒂固,年龄越大,其影响也越大。
在未来工作中的表现就是,明明具有能挣十万元月薪的潜能,可感到两万元的时候就觉得够了。或者不顺利的时候总是怨天尤人,不停跳槽。
所幸的是,思维模式是可以后天训练的,而最佳的训练场所是家庭,最佳的训练导师是父母。因为孩子在成年前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学校和老师同学在一起的世间,并且父母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深刻体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
这种训练不需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有个非常简单易行的方法:对家庭语言体系做一点小小的改变。
首先,凡事在你想要说“不能”“不会”“不行”“不”的时候,在前面加上三个字:现在还。
“现在还”这三个字的魔力在于,它没有对孩子的现状直接给予评价,也没有直接给出建议,而是将现在的已经确定的现状转变成了一种可以改变的状态。因为可以改变,孩子的负面的固定思维也将向可变的正面的成长型思维。
如果孩子听到这样说以后,心底自然就联想出“既然只是现在还不行,那未来呢.....”
接下来,你还可以提供改变状态的办法。你可以在前面的句子后面加上依据:如果......就......。或者,你也可以把解决办法变成一个问题直接拿去问孩子。
孩子遇到困境,当他向父母说出不行的时候,其实潜在的意识是在向父母求助。
父母作为过来人,给予适当的帮助是必要的。但是这种帮助不是大包大揽直接上手代办,而是给孩子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所以“如果......就......”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些可以改变可能性的行动建议。
当然,比起直接给行动建议,用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孩子思考,自己想出方法,效果更佳。
要是孩子没有直接说出“不”“不能”这些字眼,只是表达出放弃退缩的状态呢?比如说“钢琴太难学了”,这种情况下,也有一个固定的语言结构,就是在孩子说的话后面加上“但是”,再接着引入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失败的语言体系。
如果孩子只是隐含着表达出放弃退缩的状态,如果放任自流,就会一直下滑到真正放弃,父母如果能及时用“但是”二字帮孩子止住这种下滑趋势,将是一个及时的暂停器。后面再顺势而为引入如何解决的建议或提问,即重复上一步。
想象下如果孩子考试回来,很沮丧地告诉你:“我题目又做错了!”,如果按以往的惯性思维你会怎么说?是责备“你真笨!”还是大大咧咧地来一句:“没关系!”
如果换成成长型思维的语言体系可以怎样说呢?随我一起来改写你的语言体系吧。
你可以这样说:“你现在还没把题目做对,如果下次仔细审题,或者多复习几遍例题,就能提高正确率啦!”
或者这样说:“你现在没有做对,但是不代表你很笨,咱们看看是哪里错了,根据错误来找找怎么改正。”
发挥你的创造吧,看看还有哪些不同的说法。
在这个改写的过程中,你可能还会有一个惊喜的发现,这其实也是对你自身思维方式的一个训练过程,随着这样的训练过程越来越多,大脑肌肉也会形成记忆,家庭的成长型思维氛围也会越来越浓厚。
所以,即使父母现在还不具备成长型思维,只要从当下这一刻改变,永远都不会太晚,就一定会称为这样的父母。
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具有充足的成长力,取得好成绩、做好工作、获得幸福都是自然发生的结果。
如果只有一件遗产留给孩子,你留下什么?我相信你已经有了更确切的答案,那就是留给孩子成长型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