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时机一直以来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但是有一个细分话题是很多创业者所达成共识的,那就是,大学毕业生该不该立即创业。
今天我在飞机上看吴晓波对话网易创始人丁磊,恰好谈到了这个话题。
丁磊的观点是:
1. 过去十年中国的创业环境越来越难。
2. 创业要踩太多的坑了,印象中过去5年还没有谁是大学一毕业就创业成功的,特别是中国,极少数。尤其是现在,竞争这么激烈。
3. 绝大多数人不适合创业。
4. 哪些性格的人适合创业?
- 团队精神
- 学习能力
- 善于沟通
- 一直有强烈的进取心
这种人非常少数,这种人适合创业。
吴晓波的观点是:
1. 大学四年只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
2. 创业这件事情早一年早两年晚三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从长远的历史来看,没有一个风口是不值得被错过的。错过了又怎么样呢?还会有下一件事情。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某一个风口而存在的。很焦虑地去创业,我也不觉得是一个特别值得度过的一生。
3. 离开校园以后最好有一到两年成熟的职场经验,等你确定地知道你有什么样的能力,喜欢什么东西,你再去创业,也不迟。这样创业的成功概率可以稍稍提高一些。
我自己在大四进入到一家世界500强美企实习过,那时候看到社会上的林林总总,内心里不以为然,因此工作上只是打打杂和观察。
研究生的时候进入到一家初创公司实习,这家公司的老板很看好我希望我留下来并承诺给我一个不错的职位和可期待的股权。但当时的亲身感受是这家公司的发展速度太慢了,每天工作的步伐也很慢,公司里几乎找不到我的role model,而我是那种适合进入高手如林的环境里才能快速进步的性格。于是决定离开那家初创公司,一毕业就回上海工作。
在上海我加入了一家世界500强工业巨头,从在工厂学习产品和生产流程,到战略市场部,到大客户经理,到海外EPC客户经理,再到新兴业务的销售经理,历时2年辗转不同的城市,经历不同的角色转换,接触不同的leader,和公司一起起起伏伏,我这才意识到,相比于技术,我更喜欢也更擅长商务,相比于战略市场我更擅长销售,而我最想做的,是business management。怎样实现人力和金融资源的最优配置,怎样能在快速的市场变化中立足,是我最渴望挑战的。
这时候我在市场上已经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我再进入创业或类创业的公司里,就可以游刃有余,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长远的,什么是偏颇的,什么是急功近利的。回想我刚毕业那段时间,总是被leader们challenge和stretch,现在想想要不是他们一步一步地支持与帮扶,一点一点地言传身教,我也无法如此快速抵达今天的认知。
公司总是会进来一些优秀的毕业生,看到他们的成长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也突然理解了曾经栽培我的leader们的心情。Sense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一定是越早有越好。
综上,我强烈建议大学毕业生一定要先去大公司完成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换,self-aware之后,再去创业。曾国藩说,结硬寨,打呆仗。也许这才是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