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的村子在太平算是很偏远的了,附近几个村子也都很小,村子以外可以看到大片的原野或荒地,偶尔能见到干活的农人和低头吃草的水牛,周围除了鸟叫声和潺潺流水声,没有一点动静,真有点儿“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味道,我寻寻觅觅那么多年,要的也就是这个味道。
梅雨季过去有半个多月了,隔三岔五来一场雨,空气是湿润的,小溪流变得有些局促,到处烟云氤氲,但并没有闷热的感觉。
这里距离黟县很近,最近处步行半个小时即可到达,这儿说话的口音都有点偏向黟县。
我移居此地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为了随时可以到黟县附近溜达,那里还有我割舍不下的东西。下图是黟县洪星乡附近,看上去多美啊,有祖国西南诸省的一些特质。
村里的老街,我偶尔会去走走,昏暗的路灯映照着湿漉漉的青石板,泛着凄清的光。夜幕快要降临的时候,我站在老巷子的一头等一个夜归人,想让镜头更加完美,虽说很长时间才遇着一个,但有了一个人,黑夜笼罩下的巷道就不再乏味。
我打小就钟情夜晚幽暗的情调,那个时候,别说小镇上,就算是县城的路灯也是寥寥无几,灯孤寂的亮着,仅几只飞蛾在灯下打着转,才彰显出了一丝夜的生气,一个人孤独的走着,看着自己的影子一会儿拉得很长,一会儿又渐渐缩短,这静静的时光也是美的。
就这样很好,不需要用璀璨的霓虹灯、车水马龙或人多势众来装点我的黑夜,那些不会让我增加半点快乐,如果内心是安详、丰满的,那就不需要靠外在的绚烂来烘托。
村里有两个菜摊,有简单的几样青菜、鱼肉、冷冻食品——就这些了。假使有什么特别需要的,可以提前和店主打个招呼,他第二天进货时帮你顺便捎来,也不是什么问题。
种了两畦红薯,两畦青菜,被布谷鸟和鸡给刨了。今年种菜时间晚了,明年得好好种几样菜。
我的房东原本有一台冰箱,我没用它,用它做甚?当天能吃掉的食物当天吃掉,我不想给自己留下储藏食物的口实和坏毛病,经过冷藏的食物营养价值大打折扣,于健康也不利,我随时可以买到新鲜的,又不缺时间。
其实,冰箱这东西,耗电不说,又占空间,隔段时间要除冰、解冻,挺麻烦的,东西放时间长了,翻箱倒柜,自己都不知道放哪儿,我现在总结了,身边的东西越多,事儿就越多,我们购置物品本是为了方便自己,反倒事与愿违,越搞越麻烦,越活越累,真是悲哀。
住了两个月了,感觉还好,会在此住多长时间,不知道,我没有什么家乡的概念,一定有住在祖籍地、出生地或者自己从小成长的什么地方,我心安处是故乡,你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