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之《史记》:总第一百三十二篇,《史记》第一百二十九篇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原文摘要:
秦始皇又往南走登上了琅琊山,十分高兴,在那里停留了三个月。于是又迁徙三万户到琅琊山下,免除他们十二年的赋税徭役。他又修筑了琅琊台,立石刻字,歌颂秦朝的功德,显示他统一天下的心满意足。碑文写道:
“二十六年,皇帝刚刚登基。端正一切法度,整治万物纲纪。彰明人事之宜,提倡父慈子孝。皇帝圣智仁义,宣明各种道理。亲临东土安抚,慰劳视察兵士。大事已毕,到了海边。皇帝之功,为大事操劳。重农抑商,百姓富足。普天之下,专心致志。统一度量,统一文字。日月照耀之处,车船所到之地,无不遵奉王命,人人得志满意。顺应四时行事,自有大秦皇帝。整顿恶劣习俗,跋山涉水千里。怜惜黎民百姓,日夜不肯歇息。除疑惑定法律,无人不守法纪。地方长官分职,各级官署治理,举措必求得当,无不公平整齐。皇帝圣明,巡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等级。不容奸邪,务求贞良。大事小事尽力而为,不敢荒废怠慢。远近各处的偏僻隐蔽之地,都做到严肃庄重。正直敦厚忠诚,事业才能久长。皇帝大恩大德,四方均得安抚。诛除祸乱灾害。为国谋利造福。劳役不误农时,百业繁荣富足。黎民安居乐业,不再动用武力。六亲相保,始终没有盗贼。欢欣接受教诲,百姓都懂法制。天地四方,是皇帝的疆土。西边越过沙漠,南边到达北户。东边到达东海,北边越过大夏。人迹所到之处,无不称臣归服。功高盖过五帝,恩泽遍及牛马。无人不受其德,个个安居乐业。”
心得体会:
这一段讲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巡视各地,往南走登上了琅琊山,又修筑了琅琊台,立石刻字,歌颂秦朝的功德,按照碑文所写,秦始皇的德业确实很大,不过,这是秦始皇自己的看法,不知当时的百姓是否和秦始皇有相同的看法,还是认为秦朝的政令过于苛刻,生活并未变好,具体生活如何百姓最清楚了。如果真像秦始皇写的这样,那秦朝怎么会二世而亡呢?不过,秦始皇确实做了很多事情,统一天下,并在之后统一度量,统一文字,颁布统一的政令等,其功绩也是不容忽视的。世事复杂,要辩证综合看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