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亲王也就是清圣祖的十七子胤礼,他是清圣祖诸子之中结局比较好的一位,他也是清世宗继位后,除了老十三胤祥之外最受清世宗喜爱和信任以及重用的弟弟。
在胤祥英年早逝之后,胤礼是清世宗最为喜爱和信任且还重用厚待的弟弟,正是因为清世宗对老十七胤礼的喜爱和信任,所以清世宗临终前将青年继位的弘历也就是清高宗托付给了胤礼,以胤礼和老十六胤禄以及张廷玉、鄂尔泰四人位辅政大臣,而胤礼则是首辅,并且清世宗一再交代清高宗照顾好胤礼不要让他过度操劳,可见清世宗对胤礼的喜爱。
胤礼少年好学温文儒雅
胤礼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算是清圣祖人到中年才生的儿子,胤礼的生母为勤嫔陈氏,勤嫔家族出身比较低微,她的家族都是镶黄旗汉军旗包衣奴才出身,她的父亲陈希阂不过是二等侍卫,而且勤嫔在康熙时期一直是没有封号的妃嫔,直到康熙晚年才因为生有皇子被册封为嫔。
胤礼生母勤嫔家族出身地位不高,所以胤礼和生母勤嫔在父亲清圣祖面前也并没有受到重视,胤礼在清圣祖驾崩时已经年满27岁还没有任何封爵,也没有任何职务权力,可见这对母子在康熙时代非常不受重视。
当然胤礼不受父亲清圣祖重视也和他为人低调内敛有很大关系,胤礼师从清代大诗人沈德潜。简单地说一说胤礼的这位老师沈德潜。
沈德潜是清代非常有名的诗人,清高宗曾经非常赏识沈德潜,经常与沈德潜互赠诗词,而且沈德潜非常高寿活了97岁,从康熙初年一直活到乾隆中期。沈德潜年轻时期就是非常有才华,但是常年科举不中,终康熙和雍正两朝沈德潜都没有考中过进士及第,直到乾隆四年(1739年)67岁的沈德潜才考中进士,不过沈德潜生性开朗豁达,把这些看得非常淡薄,因此沈德潜在当时文坛素以豁达大度著称。
沈德潜在康熙中晚期曾在文学方面指导过胤礼,但并不是官方指派,因为沈德潜没有官职在身,所以胤礼是少年时期在民间与沈德潜结识,跟随沈德潜学习文学诗作,因此胤礼在文学方面造诣很深,而且深受其师沈德潜豁达大度的影响,胤礼在青少年时期也是非常豁达大度,温文儒雅。
所以胤礼在早年深受文学熏陶,无意于政治,也从不参与皇位之争,在康熙时期胤礼基本就是寄情于山水,工于书法,擅长诗词,更加喜好游学四方。
因此这样的胤礼又低调,又喜欢出去游学,还不过问政治,所以在父亲康熙时代胤礼没有担任过任何职务,也没有得到清圣祖册封爵位,可以说清圣祖在世时他可能很容易把胤礼这个儿子忘掉,毕竟20多个儿子,不出类不拔尖,老爹也很难记住他。
胤礼正是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样的道理,所以他在清圣祖面前从来都是不声不响低调做人,也因此胤礼可以在康熙朝时期激烈的皇位竞争中独善其身。
清世宗继位后对这位低调内敛的小兄弟格外喜爱和器重
胤礼的性格确实非常豁达大度,而且对于权力真的是野心不大。其实胤礼也是有资本参与争夺皇位的皇子,虽然胤礼的生母勤妃陈氏娘家出身地位不高,但是胤礼的嫡福晋钮钴禄氏却是清朝政坛豪门。
胤礼的嫡福晋钮钴禄氏是康熙初年四大辅臣之一的遏必隆孙女,也是清朝开国功臣额亦都的曾孙女,她的父亲也是康熙朝权力比较大的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阿灵阿,她的姑姑是清圣祖的孝昭仁皇后,另一位姑姑则是老十胤䄉的生母温僖贵妃,可以说胤礼即是胤䄉的弟弟也是他的表妹夫。
因此来说钮钴禄氏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都是清朝盛极一时的权臣,是清代政治豪门遏必隆家族的一员。如果胤礼真的想参与皇位竞争,他嫡福晋钮钴禄氏家族可以给他提供很大助力,胤礼的岳父阿灵阿也是清圣祖给胤礼指派的老师,阿灵阿是“九子夺嫡”中强力支持老八胤禩的重臣之一。
不过幸好胤礼没有受到阿灵阿这个老师兼岳父的影响,他更多是受到他民间的老师沈德潜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胤礼没有想借助岳父阿灵阿家族的势力参与争夺皇位,更难能可贵的是胤礼也没有跟着岳父阿灵阿一起去支持胤禩,因此来说胤礼是既没有野心也无心涉及政治。
清世宗继位之后对当初参与争夺皇位的其他兄弟打击很厉害,尤其是针对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打击最厉害,他俩更是被清世宗褫夺爵位、削除宗籍、冠以恶名,囚禁迫害致死。
清世宗一方面对这些不肯臣服和参与过皇位争夺的兄弟动用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清世宗也需要收拢皇室宗亲的人心,他需要对一些像老十六胤禄这样肯定听话肯臣服于自己的兄弟更好一些,所以低调内敛还非常有才华且没有野心的胤礼被清世宗发现,他非常喜爱这样的兄弟。
因此生性豁达大度且没有野心,还很有才华的胤礼在四哥清世宗继位后就迎来了人生的春天,而与自己的老师兼岳父阿灵阿形成了鲜明对比。
阿灵阿早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就已经去世,但是阿灵阿当初与清世宗的政敌弟弟老八胤禩关系太好了,所以清世宗继位后非常憎恨阿灵阿,认为是阿灵阿助长了胤禩的野心同时还挑拨了胤禩与自己的关系。
因此即便阿灵阿当时已经死了很久,清世宗还是在清算胤禩时将阿灵阿也列入清算之列,阿灵阿死后被清世宗毁碑,清世宗改立其墓碑为“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
其实阿灵阿按亲戚关系来算还算是清世宗的亲姨夫,阿灵阿之妻乃是清世宗生母德妃的亲妹妹,由此来说胤礼之妻钮钴禄氏与雍正也算是表兄妹关系,胤礼也是清世宗的表妹夫。
即便如此亲戚关系,清世宗依旧将阿灵阿次子阿尔松阿斩首,将阿灵阿家族全部流放宁古塔,当然,这其中不包括胤礼的嫡福晋阿灵阿之女钮钴禄氏。
因为清世宗一面大肆诛戮阿灵阿家族,一面又对胤礼非常好,雍正刚即位就直接册封了胤礼为多罗果郡王,可以说胤礼都没当过贝勒和贝子,直接就是郡王起步,这都看出清世宗对这位小兄弟的喜爱。
清世宗诛戮阿灵阿家族时,还怕胤礼及其妻钮钴禄氏会产生担忧,清世宗曾经亲自召见胤礼夫妇,当面向他们表示,阿灵阿家族所为与他们夫妇无关,以安胤礼夫妇之心。
清世宗就是看中了胤礼性格豁达大度、低调内敛且没有野心,还比较有才华,所以清世宗继位后对他是十分赏识,即位之初给胤礼加封果郡王的同时,清世宗还让胤礼署理正黄旗蒙古都统事务兼署镶蓝旗汉军都统事务还兼任了理藩院尚书,可以说胤礼手握两旗大权还兼管着外交事务,权力非常大。
这只是即位之初清世宗对胤礼的喜爱和赋予他的权力,这些事务只是清世宗想让胤礼小试牛刀而已,算是看看胤礼有什么能力和多大本事。
胤礼也不负清世宗的赏识,把正黄旗和镶蓝旗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处理外事也非常符合清世宗的心意,这一下更是让清世宗对胤礼喜爱非常。
到了雍正六年(1728年),清世宗更是晋封胤礼为和硕果亲王,成为了亲王爵位,在之前胤礼的两旗都统职务上,清世宗又让胤礼署理了镶红旗满洲都统和镶蓝旗蒙古都统,至此胤礼一人身兼三旗四都统职务,这时期的胤礼权力地位基本在雍正朝仅次于老十三胤祥了。
胤礼不止在权力地位上仅次于胤祥,在赏赐方面也基本和胤祥差不多,雍正二年(1724年)清世宗曾让胤礼代替自己去祭祀社稷,这件事办妥之后,清世宗在先赏赐胤祥一万两白银后,又以此为理由赏赐给了胤礼同样的银钱。
胤祥生母敏妃家族出身是包衣奴才出身,身份地位低微,在康熙时期都是没有名号的庶妃,只是在死后被清圣祖追封为敏妃,但是清世宗当初十分喜爱十三弟胤祥,清世宗在即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胤祥生母家族全部抬出包衣身份,授予贵族地位,同时还立刻追谥胤祥的生母敏妃为敬敏皇贵妃,一下给胤祥生母连升两级,并且清世宗打破了妃子不能从葬帝陵的先例,将胤祥生母葬进了清圣祖帝陵之中,与清圣祖同墓同穴。
清朝皇妃能陪葬帝陵就是由清世宗为胤祥生母开创的先例而来,本来清圣祖生前根本就没有想过让胤祥的生母敏妃与自己合葬,而胤祥生母能被葬进清圣祖帝陵之中完全是清世宗抬举进去的。
《清史稿》中记录清世宗给出的理由也很强悍:“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追进封。”
同样清世宗对胤礼生母勤嫔家族也是如此,清世宗即位时,胤礼生母勤嫔还在世,本来按照清宫规矩先皇驾崩,先皇生前的妃嫔有儿子的可以出宫由儿子供养,只有当这些妃嫔的儿子全都去世,才由现任皇帝接回紫禁城在宁寿宫中供养。
但是清世宗没有让胤礼生母勤嫔出宫,而是他替胤礼将勤嫔供养在宁寿宫中,可以说算是清世宗替胤礼供养老母,而且清世宗还晋封勤嫔为皇考勤太妃,所以勤嫔在后世也被称为勤妃。
同时清世宗也是跟提拔胤祥母系家族似的,将胤礼的母系家族由包衣出身提拔成了贵族,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清世宗对胤礼的喜爱可以说仅次于他最喜爱的弟弟胤祥。
雍正朝中后期胤礼替代已去世的胤祥成为雍正最信任和倚重的弟弟
雍正八年(1730年)胤祥薨逝之后,胤礼更是进一步得到了清世宗的重用,清世宗让胤礼接管了胤祥生前所掌管的户部,胤礼在之前雍正七年(1729年)还兼管了工部,之后清世宗又让胤礼兼管宗人府,可以说胤礼此时的政治权力达到了最高峰。
胤礼为人认真仔细,在处理工作事物上十分认真尽心尽力,最关键的是胤礼不贪恋权力也不贪恋金钱,这点最为让清世宗所喜爱,所以清世宗才会对胤礼格外的器重和赏识。
清世宗曾经评价胤礼“实心为国,尽心竭力,而且品行端正,操守清廉”。
因此胤礼在老十三胤祥薨逝后,雍正朝中后期权力更盛,更是深得清世宗所倚重,直到清世宗临终前诏胤礼、胤禄和张廷玉以及鄂尔泰,向他们四人托孤,将青年清高宗托付给四人。
老十六胤禄和二十四阿哥胤祕是清世宗除了胤祥和胤礼之外最喜爱的两个弟弟,但是他们俩比之十三和十七那还是差了一些,但是胤禄为人忠厚老实,也得到清世宗信任,并且在临终前委以重任。
胤礼更是清世宗临终时托孤的四大辅臣之首,也就是乾隆初期的首辅大臣。
由于胤礼工作兢兢业业,非常勤恳认真,而且清世宗所赋予他的权力和职务还很多,所以胤礼非常劳累,因此清世宗担心过多的工作会把弟弟胤礼压垮,怕胤礼步上老十三胤祥的后尘,所以在临终前一再叮嘱清高宗要善待和照顾好他的十七叔胤礼:“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日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傥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
清高宗即位后果然遵照其父清世宗的叮嘱,非常善待和礼遇十七叔胤礼。清高宗刚即位之时,胤礼与胤禄以王叔之尊,拥护清高宗,率先带领群臣向清高宗下跪俯首称臣,清高宗对两位叔叔如此拥护自己十分感动,当即下旨,永久赐予胤礼和胤禄双王俸禄,御前免跪待遇:“庄亲王、果亲王便殿赐坐时俱行拜礼,朕心深为不安,二王皆圣祖仁皇帝之子,大行皇帝之弟,于朕为叔。行辈甚尊,岂可常行拜礼于朕前乎!”
可以说胤礼在雍正和乾隆时期都是深受重用和礼遇,当然这也归功于胤礼非常好的脾气秉性,所以胤礼才能深得两代帝王的信任和倚重。
可惜胤礼还是劳心劳力步上了胤祥的后尘英年早逝
清高宗即位后,胤礼为总理王事务大臣,工作量非常大,而胤礼为人又极为认真勤恳,外加胤礼本身就身体虚弱,所以清高宗特许胤礼不必每天入宫,平时在王府中处理事务,只需每隔一段时间入宫汇报即可,这是极为不同寻常的关照,也说明了清高宗确实遵照父亲清世宗的遗嘱交代,对王叔胤礼格外照顾。
胤礼本身生性豁达,还很有文采,所以他也深受大侄子清高宗的喜爱,因此清高宗除了格外关照胤礼,还非常关心胤礼身体健康,经常派御医去给胤礼调养身体。
但是即便如此还是很可惜,胤礼在乾隆三年(1738年)还是步上了十三哥胤祥的后尘把身子熬垮了,英年早逝,年仅41岁。
胤礼一生只有一个儿子,还可惜夭折了,所以胤礼一生无子,在他病重期间,清高宗亲自到王府去探望胤礼,想到胤礼生前没有子嗣,如果就此一病而逝,那岂不是就后继无人了?所以清高宗当即与胤礼商量,把清世宗最小的儿子也就是清高宗幼弟六阿哥弘瞻过继给胤礼为子嗣。
胤礼薨逝后,清高宗果然找了十六叔胤禄商量将幼弟弘瞻过继给胤礼为嗣,经过议定最终将弘瞻过继给胤礼为子嗣,所以当胤礼薨逝后,清高宗追谥胤礼为果毅亲王,让幼弟弘瞻承袭了果亲王爵位。
其实清高宗让弘瞻承袭果亲王爵位也是有私心的,因为清高宗非常喜爱这个比自己小20多岁的幼弟弘瞻,而胤礼生前得到了清世宗很多赏赐,家底十分丰厚,所以清高宗想让自己最喜爱的弟弟继承胤礼的家产和王爵,这样就把弘瞻的前途都安排明白了,弘瞻小小年纪就可以衣食无忧,一生都不用发愁了。
所以这么来看清高宗对弟弟弘瞻的疼爱也不次于父亲清世宗对小兄弟胤礼的喜爱。
胤礼薨逝后清高宗万分悲痛,并且清高宗亲自去为胤礼送灵出殡,还特意给胤礼加祭一次,并且清高宗让大儿子永璜和幼弟弘瞻披麻戴孝以孝子贤孙的身份为胤礼发丧。
从这些都能看出胤礼在生前死后都受到了清世宗和清高宗父子的礼遇,这就归结于胤礼为人知进退,明得失,善于明哲保身,且性格还温和谦恭,所以在最是无情帝王家的情况下胤礼得到了哥哥清世宗和大侄子清高宗的倚重和厚待。
胤礼的结局是清圣祖诸子中算是非常好的一位了,只可惜的是他的寿命太短,虽然深受两代皇帝倚重和厚待,却英年早逝,这是比较可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