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寥寥数字,一副春水淙淙、春意浓浓而男女结伴同行的游春祈福之图景跃然纸上。读完全诗,从“士与女,方秉蕑兮”到“赠之以勺药”,一片春心荡漾扑面而来。缓行浅笑,莫辜负最好的时光。
每年三月三日,正值溱洧两河春水初生,郑国之俗里男男女女通常要在这一天秉执兰草前往,以求招魂续魄、排除不祥。男女通常结伴而行,怀着对于美好明天的向往,驱除不详,求得平安健康。这是古代人们朴素与美好的向往,寄托着人们摆脱寒冬腊月的阴霾后渴望新生的情思。此时,人们看着春水绿如蓝,兰泽也多芳草,心里也萌发出轻松愉悦之感。走走停停,说说笑笑,在感受大自然春回大地的姹紫嫣红之余,也释放一下沉闷已久的心情,祈求新的一年福乐安康,一如春节时的祈盼。
春回大地之时,也是人们对于一切美好的东西孕育新的希望之际。除了祥瑞安康,必定少不了浮世男女对于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招魂续魄和秉蕳驱凶之余,就是男女相会相恋的大好时光。《周礼》有云:“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当时男女奔放到何种境地,后人无法知晓。春水吹起一江春情,也撩起男女心中春心荡漾,这样的男欢女爱还是自然本性的流露,这些后人也是能够感同身受的。结伴同行也罢,倾诉衷肠也罢,鱼水之欢也罢,流连过后周遭早已是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短暂的欢娱,这样由衷的你情我愿,只怕是转身后一个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一个又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再次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待到分离之时,“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以此表达永结同心之意愿。古代的爱恋就是这样的朴素而美好,将深情付诸香草,愿香草见证爱情。没有君泪盈、妾泪盈的分离之难,只为他们心中还抱有再次相见的希望。一如这溱水与洧水,早晚要在某一处,交汇融合。即使暂时见不到,还能赠之以芍药,以物托相思。彼此以将最深情的告白寄托在这芍药里,定不会负相思意。归去后,离恨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流到两河交汇的地方或许是他们再会之时。整首诗虽然看不到哀怨,读后却凭生一种春恨,这样的相见欢之频繁在当时谈何容易?只不过是享受那一时的欢乐,无形中忽略再会的渺茫吧。怕就怕在“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当然,结未成,潮已平,那只是个人遐想的悲哀。读完整首诗感受更多的是一种春回大地、万物生长的清新与平和。或许,溱洧之约,不是一时的兴起,而是一段爱情的开始,一种美好的序曲。遥想姹紫嫣红的时候,兰草在旁,美人在侧,走走停停,轻歌笑语,怎么看都是一派岁月静好。良辰美景,此种风情,有斯人,同细说,可不是温柔了时光,惊艳了韶光。且行且珍惜,也才会有余生白首不相离的浪漫与深情。
此去经年,良辰美景不虚设,愿相爱的人生里都有这般春水淙淙、春意浓浓与春心荡漾。千万种风情,缓行浅笑,与君细说。最好的时光,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