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林昆辉老师的课:深刻的是关于自我和角色、欲望和嫌恶的讲解,学习如何帮助孩子做好角色定位,清晰自己的定位!自我管理能力真相是角色管理,孩子们认识好朋友,坏朋友,自我、角色,特点,最主要的是缺点也是特点,只是用错了地方,就是角色受伤,自我不受伤,自我需要呵护。
角色系统之间错乱的话,重新树立角色系统就是一个多么难的一个问题呀。如何在角色中满足彼此的角色期待,学会准确把握自我和角色转换,孩子在我面前应该是孩子,孩子回到家里是来感受父母之情的,而很多家长没有建构正确的家庭角色系统。孩子的心理欲望达不到满足,又无处发泄,产生心理疾病:如老师指出的创伤事件就是对未来的常规事件造成迫害。其中中最可怕的就是嫌恶!父母的情感勒索和老师的情绪勒索,等等这样老师就指出了把心事要放在红尘里。
父母的角色是教育者,更是养育者,是孩子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者,如果因为角色定位不准,而使孩子对我们关上了心门,是作为父母的失败。尝试用家长的身份而不是老师的身份和孩子对话。
家庭角色中有:家庭养育、家庭教育和亲子咨询,家庭教育中,我行为里面引发快乐动机!我发现家庭养育是很多家庭不重视的,如何养,很多时候孩子是在匆匆教的赶路的路上,在大人控制的环境里,没有意识到孩子在养育中,学会在自我和角色中找到平衡,养心、性、情和境!那么这背后其实也是需要有一个会美育的家长支撑,如平时生活中我喜欢种花草、把书房布置漂亮、和孩子一起装扮房间,给房间里常换鲜花,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感受生命的美好和生活的多彩,加上今天老师提到的从作息、家务、学务、才艺、休息、运动、娱乐七个维度陪孩子一起玩,让孩子学会玩,让她玩得好!如假期里孩子做手工、做馒头、旅游、读书、看电影等!角色因成就而快乐,自我因快乐而成就。
️家庭成员中父母的情绪管理极为重要!明白情绪是必须的,不制止孩子的情绪状态!可是很多时候父母会太多关注孩子行为,自主猜测孩子行为背后的结果,所以不让孩子犯错的机会,不允许有麻烦产生,处理问题是直直线状态!我的感受是父母怕麻烦?可是应该允许孩子在其中犯错和吸取经验成长!只说的没有出错,就永远没有需求!孩子没有选择永远是在父母的框架中。这是多么痛的事啊!
关于孩子做家务这件事,我比较赞同尹建莉老师说的:现在家长们有两个不良处理,一是强行给孩子分配任务,不做不行,必须自己洗袜子、收拾玩具等,这会让孩子有被奴役感;二是大包大揽,什么都不让做,这直接剥夺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无能且自卑。家务活两个原则:1不强行分配任务。可以通过激励或引导,让孩子尝试做一些家务,以获得成就感和动手能力为目的。2不包办,凡孩子自己可以解决或应该由孩子自己解决的,交给他自己处理,并且完全不在乎他做得不好。不同的孩子对家务活的兴趣也不同,不要强加或强减,一切顺其自然就可以。
老师提到了成年人基本都活在角色里而丢失了自我这一点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的确,这是一种普遍现象,而且很多人一方面活在角色中,努力扮演着角色,另一方面却又心累,为自己那么辛苦扮演角色而委屈和不满,以至于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幸福感。这是角色期待的痛:你没有做到我理想中的夫妻和孩子,有多少夫妻为此争执冷战,父母对孩子的角色期待的压力和后果!如孩子的咬指甲行为等!这是缘于焦虑,缘于背后的压力影响,需要找出来,疏导!老师提到的这个观点我还是比较赞同的:就是生命和事件无关,事件只是一个媒介,自我角色平台,才是真的实体事件,任何事都不会出事,企图改变对事件的分类会产生问题。试着换个思路和态度,内心有爱,从自己的角色中去真正体验角色所带来的价值感,告诉自己我是因为爱才这么做的,扮演这样的角色是出于自己爱的需要!另外一个思路就是把我“不得不做”转变为“我选择做”,多些积极的力量和角色带来的幸福感!如果在这样的状态下,结果还是不行,这又是面临的一个新的一个困难。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又不能没有自我,如何找个一个平衡的支点,这对于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处理各种关系也至关重要。如果你忘记了你不仅仅只是那个角色,同时还是你自己,那么你也会很自然忘记了相对角色不仅仅是他的角色,更是他自己。你不会爱自己就不会真正爱别人,你看不到自己也就不可能真正看到别人。当看不到自我,人是可悲脆弱的!从外在到内在,作为自己内心当中有没有被我们角色磨灭掉自己真的自我,去真正的提高自己去做一个真正自我价值的实现。学会给自我空间:健身、旅游、读书,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程中去滋养自我,而这种成长如果能更好地与角色结合,让自己不是成为角色的奴隶,不让角色捆绑自我,而是让角色来服务于我们的生命,在角色和自我之间找到那个重要的平衡点,比如心灵启迪改变的是气质和涵养,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