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味在清欢
文/石岩磊
我爱人特喜欢通过《微信读书》软件“听”书,主要是为了图方便,将ipad放在一边打开要看的书目,点击其中的“听” 功能,就可以边忙活自己的事边“读”书了:择菜时能听,做饭时可以听,吃饭也不耽误听。 她最近“听”了《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写的《至味在人间》一书,并推荐给我读。
我是真的读,抱着手机从前到后大声地读了一遍,一方面是为了练嘴,另外也是为对内容记忆更深刻些,可经常是读到有趣的地方时笑了场,更会在读到描写馋人美食时口齿生津,声音里明显掺杂进许多水分,有时恨不得马上动身前去书中谈到的饭馆大快朵颐,而作者的感悟与理念便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对饮食的看法。
陈晓卿是个十足的“吃货”,他吃遍了大江南北,吃透了各地美味,他可以打几十块钱的出租车只为去吃一碗十几元钱的小吃,能在一家冷面馆光顾不下千次,正是这种执着令他对食物有了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装修考究的大饭店里的味道永远赶不上路边的鸡毛店,小店可能卫生条件差点,也没有穿旗袍的服务员,但口味绝对地道。
他举例说,为什么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菜不好吃,因为那里尽管是顶尖名厨掌勺,可为了满足老少咸宜、南北兼顾的需要,不得不对菜品进行改良,就变得中庸毫无特色了,而窄街小巷里的饭馆总是保持着最原始的味觉体验,让人百吃不厌流连忘返,因此陈晓卿热衷的美食都在民间,或是门面很小的夫妻店,或是没有名字的小摊。
陈晓卿浓墨重彩推崇的菜肴,都包含着浓浓的烟火气,也就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气,这或许就是他的书饶有趣味、他的片子大火的原因所在吧。他颠覆了人们对美食的认知,让大家领略到真正的美味都藏在深闺之中,一旦被商业化运作后其味道必然不再纯正,所谓的“至味在人间”呀。
我读完这本书赶紧问爱人还有没有其它的好书,她忙不迭地根据我的喜好又推荐了几本,我俩似乎都从中收获了一种满足感,一种彼此心照不宣的惬意。这叫我想起苏轼的那句词:“人间有味是清欢”,是啊,我们的日子不可能过得像富丽堂皇的大酒楼那般显赫,而在平平淡淡的一日三餐中同样能品尝出温馨的味道,可以说是:人间至味在清欢。
2019.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