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
一一《关于学生的智力生活》读后感
一般情况下,我们教师考虑的是怎样使学生更多地啃教科书,怎样把他们的注意力从其他一切活动转移到学习知识上来,学生负担过重,甚至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其实,学生应当有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特别是学生的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说:“把每个学生引导到书的世界中去,培养他们热爱书籍,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如果青少年没有自己喜爱的书和喜爱的作家,我不能想象他们会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像乐师不拿起自己喜爱的乐器便无法生活一样,好思考的人若不反复读所喜爱的书,便不能生活。”苏霍姆林斯基在其他篇章中也强调阅读对困难学生智力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是补习,不是没完没了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困难”学生智力教育的重要手段》)“愈是困难的学生,他在学习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愈大,他就愈需要阅读。因为阅读能教他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的觉醒。学生思考的愈多,在周围世界中见到不懂的东西愈多,接受知识的能力就愈强,老师工作起来也就愈容易了。”(《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首先要多读书,才能引导学生读书,并为学生推荐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一文中讲述的学习困难学生小费佳的故事令我记忆深刻。小费佳三年级时数学学习困难,老师引导他去读吸引人的数学故事,先学会思考和动脑筋。小费佳先后读了老师专为他们编的近300本小书和小册子,五年级时他的数学成绩就赶上来了,六年级时他对物理感兴趣,成了少年设计师小组的一个积极分子。创造性劳动引起他的兴趣愈大,他就阅读得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他的每个困难都是通过阅读而得到减轻的。是阅读教会他思考,并唤醒了他的思想。
我们教师为学生推荐的书籍应当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对我们的教学有帮助的。初一语文上册课本要求学生必读的名著是《朝花夕拾》,绝大多数学生当初都读不下去,虽然有老师指导,仍然有部分学生不愿读。但接下来要读的《西游记》,大多数学生都很愿意读,因为这本书学生很喜欢。可见,只有感兴趣的书籍,学生才想读才愿意读。学生若犯了错,我们说教乃至批评,有时候学生不肯接受,如果让他们读一读与此相关联的书,他们就会自己体悟出来,阅读胜似说教。初中生充满好奇,爱玩游戏,有的甚至谈恋爱、吸烟,初中生青春期教育很重要,如果有类似这类教育的书籍让学生阅读,唤醒他们的思想,或许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阅读能唤起人的智力觉醒,就是学生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这需要各学科老师携同努力,共同指引,才能让学生的成长之路越走越宽,并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